FEMS Micro Lett:徐旭东新研究质疑光合膜形成机理
众所周知,光合作用是生物圈的能量基础,而光合作用发生于称为类囊体膜的光合膜上,因而光合膜形成机理成为生物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欧洲学者曾于2001年在PNAS同一期发表两篇论文(98: 4238-4242; 98: 4243-4248),分别在蓝藻(集胞藻)和高等植物(拟南芥)报道了一种蛋白VIPP1对于类囊体膜形成的关键作用,认为该种蛋白能够促使蓝藻细胞膜或植物叶绿体内层被膜形成膜泡...
李荣秀:应用高效仿生亲和纯化方法 提高生物工程药物生产效益
2011年11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制造实验室主任李荣秀教授在由生物谷主办的“生物制药工程论坛:单次使用系统”会议上就生物工程药物高效纯化工艺提升途径分享了他的科研经验。 生物药占世界十大畅销药半壁江山 生物工程药物包括生长因子类药物、细胞因子类药物、治疗性酶类药物、治疗性毒素药物、可溶性受体/拮抗剂药物和抗体类药物。
Nat Com:徐涛等发现新的神经分子回路影响线虫抉择行为
Flip-Flop回路调节线虫行为示意图。(a) 相互拮抗的感觉信号输入调节进食行为的回路示意图,实线表示神经元之间直接连接,虚线表示间接连接。(b) 感觉信号调节进食的回路与Flip-Flop电路对比。
Cell:张壮荣等发现减缓脑性退化性疾病的分子机制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Cell刊登了国立清华大学张壮荣助理教授与美国史丹福大学Stanley N. Cohen教授及中央研究院陈仪庄教授等的合作研究成果“Spt4 Is Selectively Required for Transcription of Extended Trinucleotide Repeats,”,文章中,研究者找到了减缓脑性退化性疾病的分子机制。
Int J Mol Sci:徐增富等筛选出小桐子基因表达分析的内参基因
小桐子(Jatropha curcas)是较具发展潜力的生物能源植物之一。近年来,有关小桐子的基因功能研究越来越深入,但迄今为止,还没有针对小桐子基因表达分析筛选出合适的内参基因。随着RT-qPCR实验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分析基因的表达量时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作为参考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FEMS Micro:徐旭东等质疑VIPP1对蓝藻光合膜形成的作用
光合作用是生物圈的能量基础,而光合作用发生于称为类囊体膜的光合膜上,因而光合膜形成机理成为生物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欧洲学者曾于2001年在PNAS同一期发表两篇论文(98: 4238-4242; 98: 4243-4248),分别在蓝藻(集胞藻)和高等植物(拟南芥)报道了一种蛋白VIPP1对于类囊体膜形成的关键作用,认为该种蛋白能够促使蓝藻细胞膜或植物叶绿体内层被膜形成膜泡...
Cell Stem Cell:徐国良等发现打破细胞重编程屏障的关键因素
2月13日,国际期刊Cell Stem Cell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徐国良课题组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DNA加氧酶TET和糖苷酶TDG共同介导DNA氧化去甲基化,在细胞命运转变中起必不可少的作用。
迈瑞CEO徐航首次回应理邦侵权案
在“中欧-成为2011创新中国高峰论坛”上,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瑞)CEO徐航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首次对理邦侵权案进行了回应。“我们会坚定不移地维护迈瑞的知识产权。我们每年投上亿的资金做研发,绝不允许人家侵犯我们的,特别是在证据特别明显的情况下。”“不光彩、不长久”今年4月份,迈瑞公司状告理邦仪器(300205)专利侵权一案在业内引起轰动。
中科院徐国良等阐明卵细胞重编程机制
Nature:中科院徐国良等阐明卵细胞重编程机制
9月5日,国际著名期刊《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徐国良课题组和李劲松课题组关于卵细胞重编程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阐明了自然受精和克隆过程中卵细胞重编程的机制,使人们对早期胚胎如何获得正常的发育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精子和卵细胞融合为一个受精卵的过程,是动物个体发育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