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徐书华等揭示亚太地区人类基因交流和扩张时间
近日,国际著名综合性学术期刊PNAS在线刊登了上海生科院计算生物学所徐书华研究员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Genetic Dating Indicates that the Asian-Papuan Admixture through Eastern Indonesia Corresponds to the Austronesian Expansion,”。
Int J Mol Sci:徐增富等筛选出小桐子基因表达分析的内参基因
小桐子(Jatropha curcas)是较具发展潜力的生物能源植物之一。近年来,有关小桐子的基因功能研究越来越深入,但迄今为止,还没有针对小桐子基因表达分析筛选出合适的内参基因。随着RT-qPCR实验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分析基因的表达量时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作为参考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Cell Res:高绍荣等iPS技术治愈β-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疾病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高绍荣博士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Genetic correction of β-thalassemia patient-specific iPS cells and its use in improving hemoglobin production in irradiated SCID mice”的文章...
李荣秀:应用高效仿生亲和纯化方法 提高生物工程药物生产效益
2011年11月8日,由生物谷主办的"生物制药工程论坛:单次使用系统"会议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召开。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制造实验室主任李荣秀教授参加会议并做了报告,他的演讲题目为:"生物工程药物高效纯化工艺提升途径"。
中科院徐国良等阐明卵细胞重编程机制
Nature:中科院徐国良等阐明卵细胞重编程机制
9月5日,国际著名期刊《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徐国良课题组和李劲松课题组关于卵细胞重编程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阐明了自然受精和克隆过程中卵细胞重编程的机制,使人们对早期胚胎如何获得正常的发育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精子和卵细胞融合为一个受精卵的过程,是动物个体发育的起点。
FEMS Micro:徐旭东等质疑VIPP1对蓝藻光合膜形成的作用
光合作用是生物圈的能量基础,而光合作用发生于称为类囊体膜的光合膜上,因而光合膜形成机理成为生物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欧洲学者曾于2001年在PNAS同一期发表两篇论文(98: 4238-4242; 98: 4243-4248),分别在蓝藻(集胞藻)和高等植物(拟南芥)报道了一种蛋白VIPP1对于类囊体膜形成的关键作用,认为该种蛋白能够促使蓝藻细胞膜或植物叶绿体内层被膜形成膜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