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黄荷凤/徐国良团队证实糖尿病的卵母细胞起源,首次揭示卵子源性疾病的表观遗传机制
糖尿病曾被认为是一种“富贵病”,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复旦大学樊嘉院士/朱棣/徐泱团队揭示IFN-α增强抗PD-1治疗机制
在全球范围内,肝脏肿瘤(肝细胞癌,HCC)发生率持续增加,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重要因素[1]。有预测显示,在2025年以前,每年将有超过一百万新增HCC患者[2]。
Nature子刊:严军/徐宁龙/龚辉团队合作重构最大的小鼠大脑单神经元投射图谱
大脑皮层不同脑区之间的信息交流依赖于神经元的长程投射,拥有不同投射模式的神经元往往参与不同的脑功能。因此,研究神经元的投射模式及其基本规律对于理解大脑的组织结构和信息处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研究
Cancer Cell: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王峰领衔我国多中心团队实现食管癌免疫治疗新突破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王峰主任医师牵头,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等72家单位,共同完成了一项大型前瞻性Ⅲ期临床研究(JUPITER-06),创建了国产免疫制剂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用于晚期食管鳞癌一线治疗的新方案,显着延长了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期。该研究全文发表于国际顶尖肿瘤学期刊《肿瘤细胞》(
"女娲"基因组计划第2篇:徐涛/何顺民团队发布中国人群可移动元件插入变异图谱
可移动元件(也被称为转座子或转座元件)约占人类基因组的一半。在人类基因组中,Alu、LINE-1(L1)、SINE-VNTR-Alu(SVA)以及HERV-K等是普遍认为仍然活跃的可移动元件家族,它们能够通过转座作用在基因组上形成新的插入,这种现象被称为可移动元件插入(Mobile Element Insertion,MEI)。转座事
王凱亮/卞兆祥团队发现肥胖治疗新靶点
在全世界范围内,肥胖已经成为了一个主要公共健康问题,影响着不同年龄段的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有近20亿人超重或肥胖,从1975到2016年,全球肥胖率翻了近3倍,每年因超重或肥胖导致的死亡高达280万。实际上,肥胖的人不仅生活不便、运动能力下降,还更易患代谢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此外,许多研究表明,肥胖与十多种癌症的发
ISME Communications:沈其荣院士团队利用根际菌群移植筑建根际免疫新防线
Nature子刊《ISM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南农大资环学院沈其荣院士团队LorMe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Exploring rhizo-microbiome transplants as a tool for protective plant-microbiome manipulation》。该研究通过田间原位试
荣灿生物:发展独立自主知识产权载体技术,开创生物医药新时代
自2020年初全球新型冠肺炎爆发以来, mRNA(信使核糖核酸)新冠疫苗引起全世界的关注。mRNA疫苗打破了传统的灭活、减毒疫苗的免疫激活模式,创新性地利用人体本身细胞生产抗原,以此激活特异免疫响应。
西氏SmartDose™给药平台荣摘行业双奖,市场潜力及患者依从性均显卓越
2021年12月15日,注射剂药物包装和给药创新解决方案的全球引领者——西氏医药包装(NYSE:WST)凭借其SmartDose™给药平台及可穿戴式电子注射器一举荣获2021年度医药包装及给药装置创新奖(2021 InnoPack Awards China)的“市场潜力奖”及“依从性设计奖”双项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