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影像学特征可用于预测肝癌患者生存期

  记者从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获悉,由该所高欣研究员领衔的团队,新近通过肿瘤影像基因组学方法,对影响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影像学上表征肝脏软硬的纹理和肿瘤过渡区的体积,与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有直接关联。这一发现,对科学进行肝癌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新兴的肿瘤影像基因组学,是肿瘤研究领域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综合了医学影像无创、价廉、可重复的特点,以及分

2018-05-24

全球首场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人机大战”启幕

 5月8日,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天坛医院新院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启动全球首场围绕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的“人机大赛”备战,并面向全球致力于攻克“脑病”的医生招募参赛选手。预计6月底,本次“人机大赛”将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据了解,大赛将分A、B组进行,内容包括:颅内肿瘤CT、MRI(核磁)影像判读;脑血管疾病CT、MRI影像判读及血肿预测;脑血管病(狭窄、微出血、梗死、脑白质病变

2018-05-10

肺癌影像组学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分子影像院重点实验室与上海肺科医院放射科、广东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华西医院呼吸内科、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PET-CT中心合作,将影像组学应用于四期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疗效评估中,取得了阶段性的临床科研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临床肿瘤领域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最新治疗指南称,使用酪氨

2018-04-11

卫材公布乐伐替尼肝细胞癌独立影像学审查结果

 1月22日,总部东京的卫材制药公布称,公司抗癌药物甲磺酸乐伐替尼(lenvatinib mesylate,商品名:Lenvima? / Kisplyx?)与索拉非尼对照用于不可手术切除肝细胞癌一线治疗的临床3期试验基于独立影像学分析的结果已公布在2018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癌专题讨论会(ASCO-GI)上。该研究报告公布了对3期REFLECT研究次要终点无进展生存期(PFS)、肿瘤进

2018-01-23

巨变端倪:人工智能在医疗影像诊断领域全面爆发

近两年来,无论是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还是文本理解,深度学习在医疗领域都有超乎想象的突破。在语音识别领域,梅奥诊所与以色列语音分析公司Beyond Verbal合作的研究发现13个语音特征和冠心病存在相关性,其中一个语音特征与冠心病存在强相关。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IBM的沃森机器人能够在17秒内,阅读3469本医学专著,248000篇论文,69种治疗方案,61540次实验数据,106000份临床报告

2018-01-11

影像学进展确定阿兹海默症传播发展的关键蛋白,老年痴呆有救了

【脑影像学研究进展解决了阿尔茨海默病中关键蛋白扩散的争论】最近在脑成像方面的进展首次表明,在阿尔茨海默氏病中,一种导致神经细胞死亡的关键蛋白在整个大脑中传播,因此阻止它的传播有望阻止这种疾病的蔓延。据估计,全世界有四千四百万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这种疾病的症状包括记忆力问题、行为改变和逐渐丧失独立性。这些症状是由大脑中两种异常蛋白质的积累引起的:淀粉样β蛋白和τ蛋白。人们认为淀粉样β首先发生,鼓励了

2018-01-08

2017创新医药研究技术及精准医疗论坛暨珀金埃尔默影像产品用户交流会在沪成功举办

2017年10月16日, 2017创新医药研究技术及精准医疗论坛暨珀金埃尔默影像产品用户交流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珀金埃尔默主办,得到了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化学生物学技术平台的大力支持。美国医疗界在2011年首次提出了“精准医疗”的概念,2015年伊始,又在美国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医疗计划”,希望精准医疗可以引领一个医疗新时代。同年年末,我国首个精准医疗领域的产学研一体化联盟在上海正式组建

2017-10-18

腾讯宣布进军AI医学影像领域

8月3日,腾讯公司正式发布了AI医学影像产品——腾讯觅影。这是腾讯公司首个应用在医学领域的AI产品。腾讯觅影包含有6个人工智能系统,涉及疾病包含食管癌、肺癌、糖网病、宫颈癌和乳腺癌。其中,其早期食管癌智能筛查系统最为成熟,实验室准确率在90%,现已进入临床前实验阶段。据动脉网(微信号:vcbeat)了解,此系统在深圳南山医院部署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每天为几十位患者进行筛查。另外,此次腾讯公司还发起成

2017-08-05

分子影像技术应用于胰腺癌的介入光热治疗取得临床科研成果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田捷带领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长期专注于新型分子影像成像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工作,并与全国多家三甲医院开展系统化的临床科研合作。近期,实验室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介入超声科合作,在分子影像应用于胰腺癌的介入光热治疗,以及应用于肝癌的分子标志物生物学机制研究两大领域,取得了显着的临床科研成果。相关研究进展分别发表于《医学研究评论》(Medi

2017-07-25

影像中心在 《Neuron》 杂志发表文章,揭示应激高血糖的神经环路机制

2017 年 6 月 15 日,NIBS 影像中心在 Neuron 在线发表文章,题为“A Central Catecholaminergic Circuit Controls Blood Glucose Levels during Stress”。该研究发现大脑腹外侧延髓(Ventral lateral medulla,VLM)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在调控应激高血糖中发挥核心作用,并解析了其如何通过

2017-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