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首个系统性癌症基因组图谱问世——揭示癌细胞演化之谜
近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由EMBL-EBI领导的一系列新研究,即系统性癌症全基因组分析项目。该项目参与机构包括惠康桑格研究所,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大数据研究所以及俄勒冈州健康与科学大学等。
Nat Commun:首个系统性癌症基因组图谱问世——揭示肿瘤DNA“永生”的秘密
为了获得永生,癌细胞需要维持其染色体的末端结构,即端粒的完整性。端粒的延长是所有癌细胞的标志之一,因此是开发靶向治疗的重要重点。作为系统性癌症全基因组分析(PCAWG)的一部分,近日,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研究了36种癌症的2500多个肿瘤基因组,希望从DNA的差异中找到蛛丝马迹。
Nat Genet:首个系统性癌症基因组图谱问世——揭示癌细胞中存在病毒DNA元件
在最近发表在自然旗下(包括《Nature》、《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在内)杂志上的一系列文章中,来自国际上的多个研究团队系统性地研究了来自38种不同类型癌症患者体内的2,600多个肿瘤样本中的DNA。
科学家发现小鼠和人类树突细胞异质性的转录基础
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也称DC细胞,一种既具分支或树突状形态及吞噬功能,又能提呈抗原的细胞。分为髓系和淋巴系两类。成熟的DC细胞呈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因此被称为树突细胞。树突细胞在外周组织像"哨兵"一样,处于非成熟状态,但具有极强的抗原内吞和加工处理能力。在它摄取抗原或受到某些因素刺激后,可以分化成熟,同时发生迁移,由外周组织通过淋巴管和血液循环进入次级淋巴器官,然后
Cell:黑色素瘤的异质性阻碍了有效的免疫反应
2019年10月4日讯/生物谷BIOON/---至少癌细胞之间的多样性不是一件好事。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在黑色素瘤中,如果肿瘤中的细胞能够分化为更加多样化的亚型,那么它就不太可能受到免疫系统的影响,这就降低了免疫疗法发挥疗效的机会。这些研究结果可能为设计针对癌症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了更好的工具,并且为研发抗癌疫苗指明了新的途径
Nat Med:液体和组织活检检测胃肠道肿瘤的获得性耐药和肿瘤异质性
2019年9月28日讯 /生物谷BIOON /--在癌症治疗过程中,肿瘤异质性可以驱动多个肿瘤亚克隆的进化,这些亚克隆在不同的患者中具有独特的耐药机制。以往的病例报告和小病例系列研究表明,液体活检(特别是无细胞DNA,cfDNA)可以更好地揭示性耐药的异质性。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无研究直接在靶向治疗进展后的大规模前瞻性患者群体中比较cfDNA与标准的单病灶肿瘤活检的效果。图片来源:Nature Me
研究人员揭示超级增强子动态甲基化调控转录异质性
CpG DNA甲基化早在70年代就被提出是一种用来控制基因表达的DNA化学修饰,而我们对DNA甲基化在基因组不同区域的具体功能,在疾病、发育过程中所扮演的具体角色,以及控制基因表达的详细机理,直到今天并没有全面详细的认知。2019年8月15日,美国Whitehead研究所Rudolf Jaenisch联合其他课题组在Molecular Cell上发表文章Dynamic Enhancer
研究直观揭示水生植物根际异质性氧环境变化特征和机制
长期以来,利用水生植物控制湖泊污染并重建良好水生态环境一直是湖泊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水生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等活动会导致其在根系附近沉积物中形成不同于非根际环境的根际微生态系统,这决定了各种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和生物的有效性,被认为是湖泊污染的生态修复的核心区域。因此,开展根际微环境特征研究,对揭示界面污染过程与控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根际环境具有明显的微域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Cell:系统性构建出病毒与人类宿主之间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图谱
2019年9月7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计算方法绘制出所有已知感染人类的病毒与它们感染的宿主细胞之间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图谱。这种方法及其产生的数据已给出了大量关于病毒如何操纵它们感染的宿主细胞和引起疾病的信息。这项研究的发现包括雌激素受体在调节寨卡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如何导致癌症。相关研究结果于2019年8月29日
研究构建藏族人群全基因组水平的适应性遗传变异图谱
8月7日,《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马普计算生物学研究所徐书华团队的研究成果“Prioritizing natural selection signals from the deep-sequencing genomic data suggests multi-variant adaptation in Tib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