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aleobiology:提出新的形态钟模型改善鸟类演化分时间和演化速率估计

自Zuckerkandl和Pauling提出分子钟假设以来,分子钟模型成为定年演化事件的基础。最早的分子钟假设为严格分子钟,即演化速率在树上各个类群之间恒定不变。严格分子钟通常只适用于近缘的类群。为解释演化速率在时间上和类群间的差异,多种宽松分子钟模型被提出,并广泛应用于估计分异时间和演化速率。古生物学中,对应的模型被称为形态钟模型,用于描述形态特征的变化而

2022-01-08

Nature:科学家揭示线虫神经系统时序转换的调控机制

   大多数动物中,神经系统在胚胎发育时期产生并组装成神经环路。在胚胎发育后期,对有丝分裂后神经系统时序转换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近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发表了题为“Temporal transitions in the post-mitotic nervous system of Caenorhabdi

2021-11-24

科学家有望利用线虫来嗅出人类胰腺癌!

2021年11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尽管早期检测和诊断对于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是不可或缺的,但这两者目前研究人员并没有实现;除了胰腺癌外,研究人员已经能利用动物或微生物(包括秀丽隐杆线虫)的气味测试对其它类型的癌症进行筛选。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Oncotarget上题为“Scent test using Caenorhabditis e

2021-11-23

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研究发现激酶解锁染色质的“递进修饰”模式

  《细胞死亡&分化》(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裴端卿/陈可实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MAP2K6 Remodels Chromatin and Facilitates Reprogramming by Activating Gatad2b-P

2021-11-27

复旦大学张文宏团队发现第三针新冠源蛋白亚单位疫苗接种,是安全有效的

  复旦大学张文宏团队在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题为“Recombinant protein subunit vaccine booster following two-dose inactivated vaccines dramatically enhanced anti-RBD responses and neutrali

2021-11-27

微创二瓣返流技术MitraClip®中国手术量破百,加速惠及中国患者

中国经导管介入治疗二尖瓣返流已迈入全新微创时代。

2021-11-06

科学家提出了提高丁醇发酵生产效率的新思路

  异丁醇具有燃值高、能量密度高、吸湿性低等优点,被视为可取代乙醇的更高性能生物燃料。但由于异丁醇的生物合成途径相较乙醇更加复杂,目前通过发酵生产异丁醇仍然面临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近期,日本京都地球创新技术研究所研究团队在《Metabolic Engineering》发表题为“Isobutanol production in Coryne

2021-10-18

Science:揭示表达戊二烯基化OAS1的人不会患上严重的新冠肺炎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巴西坎皮纳斯大学和亚马逊州肿瘤控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部分解决了为什么有些人对COVID-19的自然抵抗力比其他人差的谜团。

2021-10-08

Cell:揭示线虫跨代记忆转移新机制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员Coleen Murphy及其研究团队发现,遇到铜绿假单胞菌的线虫可以帮助其同伴避免危险,并鉴定出这一机制的关键部分。

2021-09-11

16位顶学者获2021年“引文桂冠奖”

科睿唯安公布了2021年度“引文桂冠奖”名单,来自六个国家的16名世界顶尖研究人员获此殊荣。“引文桂冠奖”被认为是诺贝尔奖风向标,迄今为止,已有59位“引文桂冠奖”得主获得诺贝尔奖。今年16位获奖者中,有9位来自美国的领先学术机构,3位来自日本,其余获奖者则来自法国、意大利、韩国和新加坡。以下为获奖名单:2021年度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 获奖名单生理学或医

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