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建立具中国特色氧还平衡新诊疗体系 --复旦大学施冬云课题组在研究靶向氧化还原及精准干预应用策略上取得新进展
近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施冬云课题组设计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可以调节体内氧化还原水平的微区化靶向脂质体载体药物,成功调控了糖尿病动物体内微环境的氧化还原平衡状态,有效控制了血糖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相关研究成果以《肝靶向Nano-MitoPBN通过改善线粒体氧化还原平衡使得葡萄糖代谢正常化》(Liver-targeted Nano-MitoPBN normalizes glucose metabolis
研究人员发现干预外周感觉神经元可缓解自闭症相关症状
自闭症是一类非常复杂的精神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社交障碍和强迫症。病情严重会极其影响自身和周围人的正常生活。目前,每59位美国居民之中就有一位罹患不同程度的自闭症。但不幸的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仍未出台有效的药物和干预手段。2019年8月8日,来自哈佛医学院David D. Ginty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Cell杂志上发表题为Targeting Peripheral Somat
科学家有望利用血液检测手段来准确诊断阿尔兹海默病患者
2019年8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许多记忆有问题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都会担心其是否患有阿尔兹海默病,这种疾病在美国至少会造成550万人患病,其常常会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如今,利用血液检测技术或许有助于帮助改善阿尔兹海默病的诊断,研究者还能利用额外的血液检测手段来确定患者疾病的进展情况。7月份在洛杉矶举办的阿尔兹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上,研究人员就展示了利用多种血液检测手段在阿尔
Nat Immunol:新型血液检测手段或能帮助预测乳腺癌患者的疾病复发风险
2019年7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Immun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希望之城综合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特殊的血液检测手段,其或有望帮助预测新诊断的乳腺癌患者是否会在几年后疾病复发。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医学博士Peter P. Lee指出,这项研究中我们首次将实体瘤与血液生物标志物相联系,生物
研究发现可用于疾病干预的新型肺癌标志物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学物理与技术中心研究员杨武林、王宏志等在肺癌靶向治疗临床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了新型肺腺癌靶向标志物,对其精准干预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相关成果以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1 I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in Lung Adenocarcinoma 为题,发表在美国基因细胞治疗学
Sci Trans Med:基因疗法——治疗视力的新手段
2019年6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最近一篇文章中,作者总结了最近治疗致盲疾病的治疗策略。基因替换或基因编辑策略可能潜在地逆转视力丧失的问题。在视网膜变性的早期阶段,当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仍然完整时,早期干预是特别有希望的。第一个批准用于Leber先天性黑蒙(LCA)的基因疗法确认了双等位基因RPE65突变,为全球其他条件下30多个基因替代试验铺平了道路。基因独立策略旨在
研究发现狼疮特异性B细胞干预新靶点
5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张晓明课题组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在国际期刊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在线发表了题为Lupus-associated atypical memory B cells are mTORC1-hyperactivated and functionally dysregulated 的研究论文。系统性红斑狼疮
国内首个多中心、前瞻性、非干预性大型肺癌真实世界研究正式启动
2019年5月25日,中国首个I-IIIA期NSCLC(非小细胞肺癌)真实世界研究项目,今日在中国深圳宣布启动。在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之首。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肺癌5年生存率低,70%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错过手术机会,全身化疗一直是这部分患者的主要治疗选择。21世纪初,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进展。随
国内多中心、前瞻性、非干预性大型肺癌真实世界研究正式启动
由国家癌症中心、北京肿瘤学会共同发起的中国I-IIIA期NSCLC(非小细胞肺癌)真实世界研究项目,昨日在中国深圳宣布启动。 国内多中心、前瞻性、非干预性大型肺癌真实世界研究正式启动 在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之首。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1]。肺癌5年生存率低,70%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错过手术机会,全身化疗一直是这部分患者的主要治疗选择。21世纪初,分子
利用新型的遗传检测手段真能预测个体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吗?
2019年4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下班回家后,我(笔者)很惊讶地发现丈夫和孩子们在看新闻,他们正在了解23andMe公司为客户提供的关于2型糖尿病风险的检测报告,丈夫问我,这是真的吗?通过检测基因就能预测未来是否患2型糖尿病吗?图片来源:en.wikipedia.org最为一名家庭医生,笔者非常渴望能够找到糖尿病风险个体,糖尿病是一种花费昂贵且会让患者非常虚弱的疾病,其常常会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