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衍生氮掺杂多孔碳应用于电催化固氮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在生物质衍生氮掺杂多孔碳电催化固氮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工作展示了生物质衍生氮掺杂多孔碳中吡啶氮在电催化固氮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其固氮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究。相关研究发表在ACS Energy Letters (ACS Energy Lett. 2019, 4, 377-383)上。氨(NH3)是人造肥料的氮源,是维持人类
研究实现氮-甲基吡咯啉的微生物合成
美国化学学会ACS Synthetic Biology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肖友利研究组和周志华研究组等合作完成的题为Building Microbial Hosts for Heterologous Production of N-methylpyrrolinium 的研究论文。以N-甲基吡咯啉为生物合成关键共同中间体的(降)托
国家药监局修订(冻干)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说明书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修订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和冻干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说明书的公告(2019年第1号)。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对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和冻干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并对【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老年用药】等项进行修订。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所有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和冻干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生产企业均应
氮元素影响与茶叶风味相关的代谢产物积累模式调控多组学研究获进展
茶起源于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也是世界主要产茶国之一。茶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内消费和出口创汇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在实际生产中,合理使用氮肥不仅能够增加茶叶的产量,而且能够提高茶叶中氨基酸、嘌呤类生物碱等化合物的含量,改善茶叶品质。前人研究表明,不同氮水平和氮形态(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对茶叶中代谢物的积累模式的影响具有显着的差异,但是其中的调控
专家发现氮元素影响茶叶中代谢物积累和基因表达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高立志研究组以一年生云南大叶茶苗为研究材料,采用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对不同氮水平和氮形态下生长一定时期的茶苗的生理指标、代谢物积累和基因表达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研究发现,不同氮条件处理下,茶叶中黄酮类物质的积累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都表现出最为显着的差异。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农业与食品化学》期刊。中国是世界主要产茶国之一,在实际生产中
首个可暂时缓解干眼病症状及体征(包括耀斑)的新药KPI-121在美国进入审查
2018年12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 --Kala Pharma是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利用其专有的基于纳米颗粒的粘液穿透颗粒(MPP)药物递送技术开发和商业化治疗眼睛疾病的新型药物。近日,该公司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受理了干眼病药物KPI-121(0.25%)的新药申请(NDA),该药用于暂时缓解干眼病的症状和体征,治疗疗效为2周。FDA已指定
PNAS:活性氮中和试剂有望增强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的效果
2018年12月7日/生物谷BIOON/---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利用T细胞攻击体内的癌细胞---给那些经历一轮又一轮治疗(包括化疗)但效果甚微的患者带来了希望。然而,尽管前景广阔,但是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仍然仅受益于少数患者---这是促进这个领域开展研究来改进这种相对较新疗法的现实。一种改善疗效的方法是鉴定出生物标志物以便更好地预测哪些患者对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作出反应,哪些患者则不会。在一项新
干扰氮代谢过程或会促进癌症发生
2018年8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氮(Nitrogen)是人体所有蛋白质、RNA和DNA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癌变的肿瘤对氮的需求也非常贪婪,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魏茨曼科学研究学院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在很多癌症中,癌症患者机体中的氮代谢都被改变了,其能在体液中产生一种可检测到的变化,并且导致癌症组织中出现新的突变,相关研究或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发现水稻氮高效利用关键基因
最近,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成才研究组在水稻氮高效利用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新突破,该成果为培育兼具高产与早熟优点的水稻品种提供了解决方案,相关研究2月24日在线发表在《植物细胞》杂志中,并被该刊作为该期精品论文推送。研究人员在前期研究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的基础上,对其同源基因的功能进行了进一步探索。研究显示,这种同源基因主要定位于液泡膜,受铵盐诱导,参与水稻对细胞内硝酸盐及铵盐利用的调
土壤微生物对不同形态氮富集的响应研究获进展
大气氮沉降增加可能对不同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产生严重影响。近年来,对大气氮沉降量增加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对氮沉降组分变化带来的影响认识薄弱。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博士毕业生危晖、研究员申卫军等科研人员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对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中添加不同含氮物质(铵态氮、硝态氮和尿素),于不同温度(10℃、20℃和30℃)下进行培养,研究当前大气氮沉降荷载下不同氮源物质对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