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肠道群保护有害辐射造成的负面影响

UNC Lineberger综合癌症中心的科学家于2020年10月30日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如果肠道内有特定类型的细菌,则暴露于可能致命的全身辐射水平的小鼠可以免受辐射损害 。在临床环境中或意外接触过程中吸收的辐射可能会损坏组织,而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特定细菌能够减轻辐射暴露带来的损害,增强了血细胞生产的恢复以及胃肠道的修复。

2020-11-01

根瘤-豆科植物共生阶段的重要基因挖掘获进展

 根瘤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能够与豆科植物形成高度转化的共生关系,侵染豆科植物根部,形成根瘤,进而固定空气中的分子态氮以形成能够被植物利用的有机氮;根瘤菌从宿主植物中获取所需的光合产物。研究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体系及机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得益于高通量DNA测序,科研人员发表较多根瘤菌的完整基因组,但分析验

2020-11-01

肠道里的医学未来:《科学》综述调节肠道群的三种策略

 人体内有数以百万亿的微生物,它们大多数居于肠道,参与人体各系统重要的生理功能 。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肠道和其他组织内微生物的微妙平衡被打破,与多种疾病状态有关,如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甚至癌症。通过调控体内菌群来促进健康、消除疾病,也成为了近些年的研究热点。顶尖学术期刊《科学》近期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总结了目前来看富有治疗前景

2020-10-27

多篇文章聚焦肠道群与多种人类疾病发生之间的密切关联!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机体肠道菌群或与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直接相关,本文中,小编就整理了近期科学家们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图片来源:scitecheuropa.eu【1】Cell Rep:肠道微生物与癌症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doi:10.1016/j.celrep.2020.03.035在最近一项研究中,美国密歇根大学罗杰尔癌症中心的研究

2020-10-22

研究揭示共生信号组分CERBERUS调控根瘤侵染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谢芳团队以CERBERUS is critical for stabilization of VAPYRIN during rhizobial infection in Lotus japonicu为题在国际学术期刊New Phytologist发表研究论文,揭示共生信号组分CERBERUS调控根瘤菌侵染的分子机

2020-10-18

Cell Rep:金葡毒素促进组织再生

四分之一的人皮肤和上呼吸道粘膜上有数百万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无害细菌会变成病原体,从而导致皮肤发炎和肺部感染,在最坏的情况下会导致败血症。德国耶拿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学的Oliva Werz教授说:“尤其是当细菌繁殖太快时,例如当一个人的免疫系统被感染或受伤削弱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2020-10-14

盐野义全球首个铁载体头孢菌素Fetroja:有效治疗耐多药革兰氏阴性感染!

Fetroja以“特洛伊木马”方式进入细菌,能克服多种耐药机制。

2020-10-14

大尺度森林土壤固氮群落分布格局研究取得进展

生物固氮每年向陆地生态系统提供40~100 Tg的氮素,其中共生和自生固氮菌是生物固氮的主要贡献者,能将大气中的氮还原成氨,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效氮,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土壤肥力并提高植物生产力。因此,阐明固氮菌群落分布格局可为理解森林氮循环过程以及调控氮素供给策略提供支撑。固氮菌群落分布特征在不同采样地点和生态系统类型之间有明显差异。前人针对森林、草地、农田等生态

2020-10-05

剖腹产果然会影响婴儿群!《自然》发布迄今最大规模研究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人体微生物组的重视,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对健康非常重要,尤其是生命之初接触的细菌很可能与日后的健康大有关系。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今日在线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证实,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周内,分娩方式是决定肠道菌群的主要因素。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同类研究中已知规模最大的研究。新生儿从母体和周围环境中获得各种微生物,其中一些微生物很快会在

2020-10-05

Cell:给剖腹产婴儿进行母亲粪便群移植可能有助于建立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

2020年10月9日讯/生物谷BIOON/---剖腹产的婴儿在婴幼儿时期患哮喘和过敏症的风险增加,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出生时没有接触到母亲阴道和会阴部的微生物群,这对他们的免疫系统发育产生了负面影响。已有一些研究探讨了在新生儿出生后立即用阴道液擦拭他们的皮肤是否能降低这种风险。不过,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更激烈的方法,让新生

20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