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Biotechnology:科学家改造出工程菌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工业原料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会引起全球变暖。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球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近日,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生物技术改造出一种工程细菌,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丙酮和异丙醇。相关研究在《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题为:Carbon-negative production of acetone and isopropanol by gas
氧化铈纳米颗粒提高油菜耐盐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吴洪洪教授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上发表了题为“CeO2 nanoparticles modulate 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lipoxygenase-IV isozyme activities to alleviate membrane o
研究发现启动玉米耐盐应答重要“开关”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代谢调控与营养强化创新团队发现miR169分子在玉米盐应答中的新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上。盐胁迫是限制作物生长和生产力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目前我国盐碱地总面积达14.87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0.3%。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不耐盐碱,挖掘鉴定玉米中耐盐关键基因,阐
研究揭示棉菌共生提高棉花耐盐性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开展了棉花与真菌共生对棉花耐盐性影响的相关研究,发现棉花可与大丽轮枝菌建立共生关系形成共生体,共生体在盐胁迫下能产生更多的抗氧化酶,且共生代谢物肌醇半乳糖可转化为棉子糖清除自由基,参与植物渗透调节,从而提高棉花耐盐性,该研究为棉花耐盐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农
Science子刊:揭示高盐饮食协助肠道菌群对抗癌症机制
一项新的研究指出在小鼠中,高盐的饮食能抑制肿瘤的生长--但只有当肠道微生物刺激免疫细胞时,才会抑制肿瘤。这些发现提出了关于饮食和肠道微生物在人类癌症中的作用的诱人问题,并可能提出了开发新疗法的新途径。
科研人员发现生物钟协调水稻抽穗期和盐胁迫适应的新机制
盐胁迫是影响水稻等粮食作物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灌溉及全球气候变暖所致的海水倒灌,导致土壤盐碱化问题日益严重。挖掘耐盐高产的水稻品种有助于扩大水稻的种植面积,提高作物产量。植物生物钟可以感知并整合外界环境信号,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以及胁迫响应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然而生物钟如何协调盐胁迫和开花时间的作用机
来自中国5省2.1万人群的里程碑式研究结果表明 使用代盐品来替代普通食盐每年或能有效预防全球数百万人死亡!
来自澳大利亚悉尼乔治全球健康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饮食干预研究,结果发现,利用减钠、加钾的代盐品(salt substitute)来代替食盐或能明显降低人群中风、心脏病发作和死亡的比率。此外,研究者还发现,代盐品并没有任何有害影响。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研究发现大豆耐盐新机制
盐碱、干旱等非生物胁迫不利于作物生长,造成减产甚至导致植物死亡,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大豆是重要农作物,提高大豆耐盐能力有助于增强大豆对灾害的抵抗能力,并能利用低盐碱化土地增加种植面积,提高产量。最近,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劲松研究团队发现核因子Y(Nuclear factor Y)复合体的成员GmNF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