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科学家利用虚拟胚胎进行单个细胞层面的研究

  近日,发表在Cell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和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对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完整的描述,包括胚胎中的每一个细胞。这种“虚拟胚胎”有助于解答生物体内的不同类型细胞是如何从单个卵细胞起源的。EMBL的研究团队负责人Pierre Neveu博士解释说:“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人体内的许多不同类型的

2020-07-20

Nat Cell Biol:揭秘胚胎进行细胞重编程的分子机制

2020年7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胚胎进行细胞重编程的分子机制;细胞重编程能为临床中用于再生医学研究的干细胞的人工再生提供最佳的机会,由于目前细胞重编程的效率较低,全球的研究人员都希望能够开发出高效、

2020-07-13

Science:在胚胎发生期间,细胞间接触区域决定着细胞命运

2020年7月11日讯/生物谷BIOON/---在每个动物物种中,胚胎发育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确保忠实地生产出具有精确排列和形状的器官的复杂有机体。在大多数动物胚胎中,可重复性是在组织尺度上发现的,而单个细胞的行为在第一次细胞分裂后是随机的。作为一类海洋无脊椎动物,海鞘动物(Ascidians)显示了一种极端形式的胚胎可重复性:在单个胚胎中可以发现同源细胞,

2020-07-11

首个小鼠“衰老细胞图谱”诞生

 衰老时,身体内各个器官的细胞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除了白发与皱纹,我们有没有什么更精准的方法,来发现衰老的蛛丝马迹?今天,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连发两篇论文,为我们带来了洞见。这两篇论文以小鼠为模型,以高达“单细胞”的分辨率,建立了其衰老的转录组图谱,并找到了在不同的器官中,衰老在分子层面上带来的特殊变化。在第一篇论文中,科学家们在小鼠的23种不同的

2020-07-16

Sci Adv:新药物可缓解小鼠中风症状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匹兹堡大学脑研究所的神经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药物,可以在中风期间和发作之后起到保护大脑的效果。这项最近发表在《Science Advance》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如果受伤的神经元无法进入死亡途径,则它们仍然可以存活。

2020-07-05

研究获得青鳉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转录及调控动态图谱

 青鳉(Oryzias latipes)是一种重要的脊椎动物模型,已经在遗传学、发育生物学以及环境科学等领域广泛应用。目前,青鳉已有高质量的基因组序列,以及大量可用的遗传学技术手段。然而,目前的青鳉基因组注释主要是基于生物信息学预测和短读长的转录组测序数据,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低质量的基因组注释是利用青鳉作为模式动物进行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障碍

2020-07-07

基因编辑胚胎导致大量DNA突变和重组!

2020年6月29日讯 /生物谷BIOON /——三项研究显示大量的DNA缺失和重组增加了对遗传基因组编辑的安全性担忧。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工具修改人类胚胎的一系列实验,揭示了该过程如何在目标位点或附近对基因组造成不必要的巨大改变。这些研究本月发表在预印本服务器bioRxiv上,还没有经过同行评审。但综合起来,它们让科学家们对一些人所说的CRI

2020-06-29

新型小鼠与人胚胎嵌合体中含有高达4%的人类细胞

 据国外媒体报道,嵌合体(chimera)一般是指由两组不同DNA组成的生物。在一项新研究中,科学家培育的小鼠-人嵌合体胚胎中含有高达4%的人类细胞,这是迄今为止所有嵌合体中含有人类细胞数量最多的。令人惊讶的是,这些人类细胞甚至可以从小鼠细胞中学习,并发育得更快,换言之,这种嵌合体胚胎更接近小鼠胚胎的发育速度,而不是更缓慢的人类胚胎发育速度。研究作

2020-06-04

Nature:一针变出神经元,消除小鼠帕金森氏症!

2020年6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 /——付向东博士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某件事如此感兴趣过。他长期研究RNA以及与之结合的蛋白质的基本生物学。但目前的一项发现将付教授送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神经科学。几十年来,付教授和他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的团队研究了一种叫做PTB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以结合RNA和影响细胞中哪些基因被开启或关闭

2020-06-27

清华大学朱永法等团队开发新方法:10分钟内消除肿瘤,50天内小鼠存活率从0上升到100%

根据最新统计,癌症仍然是全世界公共卫生的严重威胁,迫切需要新的癌症治疗方法。目前,大多数临床癌症疗法仍然难以完全治愈癌症并具有严重的副作用,这导致转移,扩散和耐药性突变。快速,完整,针对性和安全的肿瘤治疗仍然是癌症治疗中的关键问题。2020年7月2日,清华大学朱永法及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Shanyue Guan共同通讯在National Science

20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