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新研究从结构上揭示为何志贺氏菌可以感染人类而不能感染小鼠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健康中心的研究人员解释了志贺氏菌(shigella)为何可以感染人类,但不能感染小鼠。他们的发现可能解释了我们免疫系统的一个关键武器的多样性。
iScience:伴侣独特的气味不但助眠抗衰,还能减重、延长寿命8%!
过往的多项研究都曾关注过伴侣的气味对于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比如伴侣身上的气味可以减轻心理压力,改善睡眠质量。良好的亲密关系在不知不觉中,为双方提供了很多有效的帮助和积极作用。
澳门大学的研究者们揭示了雷公藤红素通过抑制热休克蛋白90β减轻小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了约1%的世界人口,其中20%-30%会导致终末期肝病,包括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中疾控《柳叶刀》子刊发文,中国人越来越长寿,预期寿命或将继续增长
研究表明,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继续增长的可能性很大,203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1.3岁,国家提高预期寿命的目标将实现,预期寿命的增长主要来源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女性。
科学家首次在哺乳动物中发现,雌性小鼠在生命早期嗅闻同性成年个体味道能够延寿8%
此前也有一些研究在线虫、果蝇等物种中发现了嗅觉和味觉因素对寿命的影响,这项研究还是首次在哺乳动物中观察到类似的现象。
PNAS:复旦大学刘铁民/孔星星团队发现抑制PARP1延长寿命新机制
该研究指出,在年老果蝇中抑制PARP1,可延长寿命,并发现在骨骼肌中敲低PARP1可通过下调AMPK的多糖ADP-核糖基化修饰、增加AMPKα的活性,后者通过上调PGC-1α和PINK1的表达导致线粒
Nature:人为加快小鼠心跳竟会导致焦虑症状增加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为地加快小鼠的心率会导致焦虑症状的增加。相关研究结果于2022年3月1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ardiogenic
Nature正式发表:干细胞技术创造出来自两个父亲的小鼠,还能正常生育
这项技术不仅需要对生物学方法进行技术上的改进,还需要进一步讨论伦理影响,自己也不知道这种技术是否真的能适应人类社会。
Protein & Cell|清华大学医学院那洁组揭示长非编码RNA LncSync调控小鼠心肌稳态及心脏肥大的作用
本研究揭示了一个在小鼠心脏中富集的lncRNA的生理功能,并阐释了背后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为心脏病理性肥厚的发病机理提供新的线索,也为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潜在的分子靶点。
实验小鼠对女实验员“偏爱”而对男性“厌恶”,将直接影响药物作用
总的来说,该研究强调了人类实验者的性别与实验室内部和实验室之间结果的可复制性和解释的相关性。男性实验者引发的压力反应导致了预期的结果(KET的抗抑郁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