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orts:科研人员报道非典型激酶Riok3对病毒感染激活的Ⅰ型干扰素通路的调控作用和分子机制
浙江大学医学院、浙医二院杜雨棽教授和香港大学孙仁教授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Cell Report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报道了非典型激酶Riok3对病毒感染激活的Ⅰ型干扰素通路的调控作用和分子机制。论文题为“Riok3 Inhibits the Antiviral Immune Response by Facilitating T
Cell子刊:研究报道基于荧光探针Aequorin的正向遗传筛选系统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赵杨研究组和河南大学教授朱晓红合作在Cell子刊STAR Protocols发表了题为Screening for Arabidopsis mutants with altered Ca2+ signal response using aequorin-based Ca2+ reporter system的研究论文,详细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报道脂肪酶前导肽的研究成果
近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酿造微生物学与应用酶学研究室徐岩、喻晓蔚教授团队在脂肪酶前肽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Propeptide inRhizopus chinensislipase: new insights into its mechanism of activity and substrate selectivityby computationa
Science子刊报道前列腺癌新疗法:恩扎卢胺“搭档”H6PD抑制剂,显著改善小鼠生存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一部分,大约有九分之一的男性在一生中会患上前列腺癌。一些侵袭性前列腺癌的癌细胞会迅速转移,骨骼和淋巴结是最常见的扩散部位。雄激素受体(AR)抑制剂恩扎卢胺是一种用于转移性前列腺癌护理的标准激素疗法,虽然恩扎卢胺在治疗初期对转移性前列腺癌有效,但大部分患者会对疗法产生耐药性(即发展为去势抵抗前列腺癌),从而导致疾病死亡率增加。这是由于雄激
Nature:开发出一种名为Red2Onco的多色报道模型来追踪肠道干细胞生境的致癌驱动重塑机制
2021年6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肿瘤细胞和周围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促进肿瘤进展、转移和复发,尽管对果蝇的镶嵌分析能帮助研究人员理解这种相互作用,但在脊椎动物机体中设计出平行的研究方法依然比较困难;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Tracing oncogene-driven remodelling of the intesti
PNAS报道新型腺病毒递送系统:瘤内抗体水平比直接给药提高21倍
肿瘤靶向疗法有两大难题:脱靶毒性和实体瘤穿透。例如抗体通常是静脉内递送,并且需要多次重复给药才能获得足够的水平,从而在肿瘤中发挥作用,而健康组织如果暴露在相似的药物水平中则可能会发生药物副作用。相比于直接注射给药,能使药物在原位扩散并在局部作用的递送方式显然更有吸引力。在线发表于PNAS上的一篇最新研究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改良腺病毒(一种常见的呼
美国贝勒医学院吴琦团队报道肥胖与焦虑症抑郁症共发生的新型神经环路调控机制及靶向联合治疗方案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肥胖症患者经常同时罹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等精神疾病。近日,美国贝勒医学院吴琦团队与合作人员在自然·斯普林格出版集团旗下顶级神经科学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上发表论文为这种关联提供新的突破性见解。他们成功发现并阐述了针对摄食行为和精神状态双向调控的新型神经环路机制及靶向联合用药方案。
Mol Cell:报道TFp300共凝聚调控基因转录爆发动力学
p300和它的同源基因CREB-binding protein(CBP)是转录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转录共激活因子【1】。p300/CBP的突变或者染色体易位会引起基因表达紊乱和疾病的发生【2】。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p300/CBP至少通过两种方式来调控基因转录【3】。一方面,p300/CBP可以作为桥梁/支架来调控转录因子(TF)
Nature子刊报道新型工程T细胞,“击退”上皮癌疗效显著
基因工程T细胞疗法是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策略,已用于部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并可能对更多的恶性肿瘤具有疗效。但是,关于工程化T细胞治疗在上皮癌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效应的研究较少。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的恶性肿瘤是典型的上皮癌,包括宫颈癌、口咽癌、肛门癌、外阴癌、阴道癌和阴茎癌。它们均表达HPV E7抗原,有助于恶性转化和癌细胞
《柳叶刀》发文报道中国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研究成果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詹思延教授课题组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边佳明教授课题组合作,完成了中国最大规模1.7亿张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研究,得出结论认为我国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率达标,但用药指征仍需规范。《柳叶刀-感染病学》1月28日在线发表了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为我国未来进一步开展抗菌药物管理计划、制定促进门诊合理用药措施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