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株大豆基因组测序项目"促进大豆遗传研究及育种应用
2012年1月17日,华大基因(BGI)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国家大豆生物技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Soybean Biotechn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并宣布双方将共同开展1008株大豆的基因组测序项目,实现规模化挖掘优良基因,深入了解大豆的遗传特性,辅助分子育种,从而加快高产、优质新品种培育的进程。
J AGR FOOD CHEM:大豆温水浸泡可自然释放出关键抗癌物
据《科学日报》2012年5月9日报道,在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上,刊出一篇研究,该研究指出温水浸泡大豆可能成为生产抗癌物质的一个新的"绿色"来源,因为抗癌物质通常是在一种复杂且费时的过程中生产出来的。
巴西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占大豆总种植面积的91.8%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根据咨询公司Céleres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013/14种植季,巴西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为2740万公顷,占总大豆种植面积2986万公顷的91.8%,与上一个种植季相比,上升了11%。
抗生素作为链霉菌种间信号的研究获进展
微生物能够产生多种结构各异的抗生素,然而,对微生物产生抗生素的真正生物学意义的认识至今尚不明晰。目前,研究表明天然抗生素除了对非产生菌的抑杀作用外,还可能在微生物种间起信号作用;但是,迄今为止尚没有在分子层面上,对抗生素作为种间信号介导特定的生理行为及其机理有深入的阐释。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与华大基因联手研究植物疫霉菌基因组
2011年11月15日,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与华大基因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将共同完成9种植物疫霉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和转录组分析工作。据悉,此次合作是疫霉菌基因组测序联盟研究项目的一部分,该联盟计划最终完成疫霉菌的150个基因组和300个转录组测序及分析工作。
:链霉菌群体感应信号合成调控获进展
细菌能自发产生、释放一些特定的信号分子,并能感知其浓度变化,调节微生物的群体行为,这一调控系统称为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细菌群体感应在细菌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在链霉菌中,γ-丁酸内酯(gamma-butyrolactone) 类群体感应信号系统在次级代谢合成调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γ-丁酸内酯识别受体作为该信号途径的基础执行者被广为研究。
国审大豆新品种“科豆1号”高产示范现场鉴定会在安徽召开
为了促进大豆育种成果的转移转化和农民增产增收,9月26日至27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在安徽省国营龙亢农场组织召开了由朱保葛研究员课题组培育的国审大豆新品种“科豆1号”高产示范现场鉴定会。
Science:揭示遗传结构Rhg1促使大豆对包囊线虫产生抗性的分子机制
2012年10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威斯康星大学的科学家揭示了,3个相邻的基因可以使得大豆对大多数使其损伤的疾病产生抗性,这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并行排列,当其进行复制的时候就可以使得大豆对疾病产生抗性,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上。 大豆包囊线虫病是大豆主要感染的疾病,感染大豆的线虫在土壤中存活时间很长,其对于大豆危害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