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世界首批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诞生

2019年1月24日/生物谷BIOON/,继2017年底在国际上率先攻克非人灵长类动物体细胞核克隆这一世界性难题、成功诞生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第二个克隆猴“华华”之后,中国科学家又经过努力,首次利用基因编辑方法,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获得5只生物节律核心基因BMAL1敲除的克隆猴,在国际上首次成功构建一批遗传背景一致的生物节律紊乱猕猴模型。自然界中大部分生物,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

2019-01-24

Cell Stem Cell:科学家阐明大脑中神经体细胞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子机制

2018年12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大脑中,两种类型的细胞常常会保持活跃状态,即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长期以来科学家们认为胶质细胞是一种支持性的细胞,但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这种细胞在大脑神经元细胞之间的交流沟通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性角色,此外,胶质细胞还参与到了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图片来源:en.wikipedia.org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Stem Ce

2018-12-14

Nature子刊:优瑞科公布AbTCR-T细胞疗法临床数据,安全与疗效两架马车并行

CAR-T细胞疗法在过去一年获得了足够关注,FDA连续批准了两款CAR-T产品:诺华的Kymriah和吉利德/Kite Pharma的Yescarta。截止目前为止,国内已有五家公司的六款CAR-T产品获批临床。虽然CAR-T细胞疗法在CD19阳性血癌如淋巴瘤和白血病中显示出显著的功效,但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神经毒性(neurotoxicity, NT)等危及生命的副作用限制了CAR-

2018-11-22

Science:著名华人学者庄小威再发力作,构建出下丘脑视区的细胞空间图谱

2018年11月6日/生物谷BIOON/---科学家们早就意识到为了研究大脑,就必须了解组成大脑的细胞。如果获取一块大脑组织,研究组织中细胞表达的基因,这可发现大脑组织中存在多少种细胞类型,但是这仍然会留下一大大问题:为了研究这些细胞表达的基因,需要将它们从大脑组织中脱离下来,然而,这会丢失宝贵的信息---它们是如何在组织中组装在一起的。因此,如果人们想要真正地理解大脑,就需要了解大脑中的细胞所在

2018-11-06

将人干细胞植入到人造小鼠卵巢中产生人卵子体细胞

2018年9月2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多家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人类干细胞成功地在人工小鼠卵巢内部产生了人卵原细胞(oogonia)。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9月20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Generation of human oogonia from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n vitro”。在这篇

2018-09-22

广州生物院揭示多梳蛋白PCGF5调控胚胎干细胞向神经体细胞分化的相关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姚红杰研究员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PCGF5 is required for neural differentiation of embryonic stem cell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工作揭示了多梳蛋白PCGF5调控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的相关分子机制。表观遗传修饰在维持干细胞特性及细

2018-09-13

人工进化蛋白因子加速体细胞重编程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Ralf Jauch课题组建立了一种人工进化重编程转录因子的筛选平台,以促进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生成。体细胞重编程技术可为再生医学提供充足细胞来源,在研究与医疗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但重编程的诱导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Ralf Jauch 课题组将蛋白质工程和细胞重编程结合,设计并筛选出功能增强的、可加速体细胞重编程的蛋白因子。该研究在

2018-09-13

人工进化蛋白因子加速体细胞重编程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Ralf Jauch课题组建立了一种人工进化重编程转录因子的筛选平台,以促进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生成。体细胞重编程技术可为再生医学提供充足细胞来源,在研究与医疗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但重编程的诱导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Ralf Jauch 课题组将蛋白质工程和细胞重编程结合,设计并筛选出功能增强的、可加速体细胞重编程的蛋白因子。该研究在

2018-08-20

童年时期的极端压力或会严重危害机体细胞中的DNA

2018年7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把孩子与父母分开的真正危险或许并不是心理上的压力,而是生物定时炸弹(biological time bomb),尖叫和哭泣,痛苦和荒凉或许是让人极度痛苦的,但是与那些并不明显的长期影响相比,这种影响或许就相形见绌了。在陌生的地方将孩子与父母分开,常常会导致其经历最极端的生活压力,而且这些压力还会对孩子机体的DNA带来深远不可逆的改变,包括DNA的

2018-07-23

俄瑞科学家发现生物体细胞能够传输2比特以上的信息量

俄罗斯和瑞士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生物体细胞能够传输多达2比特以上的信息量。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G-蛋白偶联受体是目前半数现代药物的靶标。因此,弄清楚细胞通过这些受体能够可靠接收的信息量大小至关重要。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生物医学院药理学和药剂学系专家开展的实验采用生物信息和计算机建模方法。他们对细胞施加不同浓度的化学信号并记录下细胞的反应。在反复刺激毒蕈碱受

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