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匡廷云院士获光合作用领域杰出成就奖

日前,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第十届国际光合作用及氢能研究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匡廷云因“在光合作用领域长期而持久的研究,尤其是在光合作用膜蛋白结构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杰出成就奖荣誉。这也是我国学者首次获得这一荣誉。大会组委会对匡廷云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她是“一位在光合作用研究中,特别是在光系统I和II的叶绿素-蛋白超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伟

2019-07-10

美年健康董事长俞熔受邀出席“思南峰会”,与院士共话“健康中国”

2019年5月9日,首届“健康中国思南峰会”在上海盛大召开,峰会以“价值投资引领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科创板的推进实施,构建政府、学术、产业、投资全方位一体的医疗科技转化平台。峰会由黄浦区人民政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共同主办,汇聚一流的顶级学者和专家共同探讨,秉着共谋产业大计、引领产业发展、

2019-05-15

中国工程院2019年医药卫生学部院士增选名单

4月30日,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候选人提名工作于3月31日结束。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的规定,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定,最终确定的有效候选人共531位,其中医药卫生学部共计70人或提名,名单如下: 序号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渠道 1 陈士林 1961年11月 中药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院士提名 2 陈&

2019-04-30

王振义院士获2018最美医生称号

 3月18日,央视1套黄金时间播出寻找中国最美医生节目,95岁高龄的王振义荣获2018最美医生称号。王振义是中国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他经过八年刻苦研究,找到了一种药,攻克了一种最危重的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寻找最美医生”是由国家卫健委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一项大型公益活动,通过媒体寻找、社会推

2019-03-19

12位华人学者当选2019年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

日前,美国微生物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Microbiology,AAM)正式公布了2019年度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入选名单,共有109名科学家当选,包括12位华人学者。美国微生物科学院是生命科学领域中全球最大且历史最悠久的会员组织“美国微生物学会”的下设机构之一,处于国际微生物学科的领导地位,当选院士的科学家中不乏诺贝尔奖、拉斯克奖和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据了解,此次当选

2019-02-04

院士专家谈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发展与未来

  人类遗传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具有重要的研究开发价值。我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的人类遗传资源。今年恰逢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出台20年,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近日在京召开的“人类遗传资源开发创新研究高层论坛”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院士专家汇聚一堂,共同谋划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的发展与未来。人类遗传资源:一份人类

2018-10-14

钟南山院士:若 SARS 再来,有信心第一时间诊断

  “如果下一次SARS来临,我们有信心第一时间完成诊断。”9月8日,在广州举行的“第三届国际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病毒防治论坛——百年流感回顾”上,我国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如是说。他指出,流感防治除了“顶天”的研究,更需要推广“立地”。当天,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宣布在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域医学)设立病毒诊

2018-09-16

王学浩院士:首次发现YAP抑制剂联合PD-1抗体或肿瘤疫苗可显著增强免疫治疗效果

近日,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又传来一则喜讯!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脏移植中心主任王学浩团队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项合作研究:表明YAP抑制剂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其联合抗PD-1抗体和癌症疫苗,能够显著增强免疫治疗效果。团队首次证实了Yes相关蛋白YAP能够通过影响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为临床提供了新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Cancer D

2018-08-07

Diabetes:清华大学李蓬院士揭示治疗肥胖的潜在新策略

2018年7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代谢的平衡是靠组织、器官、细胞器和众多分子共同作用来维持的。Cidea和Cidec都是脂滴相关蛋白,能够分别促进棕色和白色脂肪组织进行脂质存储,之前许多研究对Cidea和Cidec参与肥胖发生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最近来自清华大学的李蓬院士课题组又对Cidea和Cidec如何参与机体能量消耗进行了更进一步研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Did

2018-07-15

谭蔚泓院士Angew. Chem. Int. Ed.:核酸适体/纳米金生物传感器用于外泌体表面蛋白分子图谱分析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膜被小泡,用于细胞间交流,因其含有与母细胞相关的蛋白及遗传物质,近年来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式肿瘤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外泌体用于肿瘤诊断常需要分析其表面蛋白类型,但由于缺乏准确可行且易操作的分析方法,使得目前在分析不同外泌体表面蛋白质的微小差别上仍面临挑战。现有的质谱、免疫分析法、纳米等离子体传感等蛋白分析方法在快速筛选外泌体蛋白上都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因

2018-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