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Cancer:外泌体生物发生、机制、调节和治疗癌症的意义
外泌体是直径约30-150 nm的胞外小泡,由多泡小体(MVB)与质膜融合而分泌。自从它们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被可视化和描述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外显体研究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Science:揭示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利用线粒体相关无膜区室储存母体mRNA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确定了线粒体相关核糖核酸蛋白结构域(MARDO),即一种线粒体相关无膜区室,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的卵母细胞中储存母体mRNA。
厦大团队发现,肝癌细胞能吸收携带糖酵解关键酶的囊泡,加速癌细胞增殖和肝癌进展
吴乔团队阐明了在肝纤维化过程中,HSCs来源的lEV HK1可被肝癌细胞劫持,并通过对肝癌细胞的糖酵解进行代谢重编程,提高肝癌细胞的糖酵解效率,进而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加快HCC的进程。
Cell:除了治疗血癌外,CAR-T细胞也有望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今,科学家们已报告了CAR-T细胞疗法在一小部分患有称为狼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身上取得的非常有希望的早期结果。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医学科成功举办第六届全国细胞外囊泡大会
CSEV2022坚持精品办会的理念,邀请了国际细胞外囊泡学会(ISEV)以及国内本领域杰出专家对细胞外囊泡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趋势以及面临挑战展开深入交流。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外囊泡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CSEV)发布国内首个干细胞来源小细胞外囊泡团体标准
2021年1月,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发布了一系列干细胞的团体标准(T/CSCB 0003-2021),为干细胞来源sEVs团体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前期基础。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团队发现,癌细胞在高黏度细胞外液中迁移更快
这项研究将高黏度细胞外液促进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阐述得十分明确,未来通过干预这些生物学过程,科学家们或许能发现治疗肿瘤的新靶点。
Nature Genetics:张钊/王露合作揭示逆转座子启动先天免疫系统以长期抵抗外源病毒入侵的新作用
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果蝇中,研究发现在人的胚胎发育—8细胞到囊胚—的过程中也存在特定时期的逆转座子激活
首次识别出乙肝病毒借助外泌体离开感染细胞的新方式!
来自德国Paul-Ehrlich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一种此前未知的乙肝病毒流出细胞的新途径,文章中,研究人员首次在细胞外囊泡(外泌体,exosomes)中观察到了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
细胞外液的粘度越高,癌细胞越容易从原发性肿瘤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包围细胞的细胞外液的粘度(即流动阻力)越高,癌细胞就越容易从原发性肿瘤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