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Cancer:外泌体生物发生、机制、调节和治疗癌症的意义
外泌体是直径约30-150 nm的胞外小泡,由多泡小体(MVB)与质膜融合而分泌。自从它们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被可视化和描述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外显体研究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首次通过在人体中接种疫苗诱导针对HIV的广泛中和抗体前体分子产生
在一项新的初步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实验性HIV疫苗能够诱导产生针对HIV的bnAb抗体所必需的人体免疫系统反应。这是首次证实一种疫苗能够在人类身上做到这一点。
Science:靶向中介体复合物激酶模块可增强CAR-T细胞的抗肿瘤效力
一项新的研究将中介体复合物诱导的转录共激活与T细胞分化联系起来,确定中介体复合物激酶模块是T细胞效应编程的主要调节因子,并证实MED12缺陷的T细胞在介导抗肿瘤作用方面的效力增强。
Science子刊:潘永诚/金鹏/唐北沙建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首个转基因小鼠模型
该研究通过建立NIID患者来源的hNPCs细胞模型和全身性转基因小鼠模型,发现GGC重复异常扩展的NOTCH2NLC基因编码产生多种毒性蛋白
首次识别出乙肝病毒借助外泌体离开感染细胞的新方式!
来自德国Paul-Ehrlich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一种此前未知的乙肝病毒流出细胞的新途径,文章中,研究人员首次在细胞外囊泡(外泌体,exosomes)中观察到了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
低温等离子体消杀灭菌技术及机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黄青团队在利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及机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
Cell Research:构建染色体融合小鼠模型、模拟染色体演化过程
本研究证实着丝粒的断裂导致的染色体融合是染色体演化的原因、真核生物基因组组装的系统稳健性(Robustness)是染色体演化的重要基础。
BJP:树突状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靶向递送雷公藤甲素治疗小鼠结肠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地塞米松包裹TP是一种新的方法,既能降低TP的毒性,又能诱导UC和RA小鼠的免疫抑制。其潜在的免疫机制涉及DEXTP靶向体内的DC,抑制DC的激活,诱导DC的凋亡,进而诱导T细胞免疫抑制
人类的发病风险或与X染色体密切相关!
来自凯斯西储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明,相比男性而言,女性大脑中名为泛素-特异性肽酶11的X染色体连锁酶类的表达水平会更高,这或许就会导致tau蛋白在大脑中的积累水平更高。
全国高血压日:血压心率双达标 院内院外一体化
高血压患者也需要监测自身血糖和血脂水平,高血压患者合并高血脂和高血糖的比例高,三大危险因素叠加,将导致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攀升。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需同时关注血糖和血脂的综合管理,早筛早治全面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