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新冠病毒D614G突变增强这种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2021年3月3日讯/生物谷BIOON/---在诸如英国变体B.1.1.7之类的冠状病毒SARS-CoV-2变体出现之前,称为D614G的SARS-CoV-2变体(即携带D614G突变的SARS-CoV-2病毒)已经从引发SARS-CoV-2大流行的原始病原体中突变出来。D614G已经迅速扩散成为全球范围内数量最多的变体,而且在所有新出现的变体中都保留了这种
Nat Commun:长寿基因FOXO3保护大脑中的神经干细胞免受应激机制
2021年2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威尔康乃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与人类寿命超长延长有关的基因FOXO3可以保护大脑中的神经干/祖细胞(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 NSPC)免受应激的有害影响。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ellu
Nature:新研究详细揭示断裂诱导复制机制
2021年1月27日讯/生物谷BIOON/---每个有机体都具有DNA,每个有机体都进行DNA复制,即DN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精确复制自身的过程。尽管这是一个久经考验的过程,但它也可能会出现问题。断裂诱导复制(break-induced replication, BIR)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方法。在人类中,它主要用于修复用其他方法无法修复的DNA断裂。然而,B
中心体复制起始调控研究取得新进展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传茂教授实验室在国际知名细胞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Cell Biology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PLK4-phosphorylated NEDD1 facilitates cartwheel assembly and centriole biogenesis initiations”的研究论文。该项工作发现,中
Science:揭示蛋白QRICH1在细胞应对内质网应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1年1月4日讯/生物谷BIOON/---组织稳态需要多种细胞类型的协调活动来启动和消解炎症。内质网(ER)应激是炎症的标志,并在广泛的人类疾病中加剧组织病理。与炎症和细胞内在代谢需求相关的环境应激因素可引起ER应激、蛋白错误折叠和细胞死亡。为了对抗这些过程,应激反应途径,包括未折叠蛋白反应(UPR),有助于适应应激和组织重建。细胞感知ER应激,并通过由
PLoS Comput Biol:我国科学家鉴定出化疗药物普拉曲沙在体外比瑞德西韦更有效地抑制新冠病毒复制
2021年1月4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南方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将一种新的计算药物筛选策略与实验室实验相结合,发现最初为治疗淋巴瘤而开发的化疗药物普拉曲沙(pralatrexate)有可能被重新用于治疗COVID-19。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12月31日发表在PLoS Computational Bi
细胞应激颗粒中的mRNA确实可以表达蛋白
2020年12月16日讯/生物谷BIOON/---就像人一样,细胞也会遭受应激。突然的氧气下降、过热或毒素都会引发一连串的分子变化,导致细胞停止生长,产生应激保护因子,并形成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蛋白和RNA分子挤在一起形成的无膜细胞器。虽然应激颗粒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但人们认为它们只含有不被翻译成蛋白的RNA。如今,一项
研究报道人源DNA复制起始复合物ORC的冷冻电镜结构
2020年11月24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宁研究组在Cell Discovery杂志发表题为“Structural insight into the assembly and conformational activation of human origin recognition complex”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人源DNA复制起始复合物O
研究发现青少期应激诱导抑郁共病认知损害的GABA能突触调节机制
抑郁症是目前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伴有焦虑及认知损伤的抑郁症患者与单纯的抑郁症患者相比,在症状表现、病理生理过程和抗抑郁药物疗效方面存在差异,但其潜在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有待阐明。以往研究表明,儿童青少期不良经历会增加成年后多种精神障碍的共病风险,包括抑郁、焦虑等多种形式的情感障碍以及认知损伤等。利用拟人类同伴欺侮的青少期社会挫败应激(ASDS)动物模型
Cells:揭示抑肽酶抑制新冠病毒复制
2020年11月25日讯/生物谷BIOON/---SARS-CoV-2冠状病毒的表面布满了刺突蛋白(S蛋白)。这种病毒需要这些蛋白才能结合宿主细胞表面的蛋白:ACE2受体。在这种结合成为可能之前,S蛋白的一部分必须被宿主细胞的蛋白酶切割。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在利用多种细胞类型开展的细胞培养实验中,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医院医学病毒学研究所的Jindrich C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