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疗法或会产生携带致癌突变的细胞!
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基于CRISPR -Cas9的基因编辑(尤其是基因敲除)或许会让细胞产生于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形式,这些研究发现强调了对接受基于CRISPR -Cas9的基因编辑疗法来修饰癌症相关基因突变患者及时监测的必要性。
Cell:新工具Repair-seq可用于改进CRISPR基因编辑
在第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员Britt Adamson、麻省理工学院生物系教授Jonathan Weissman、之前在Editas Medicine公司工作的Cecilia Cotta-Ramusino及其同事们详细介绍了一种名为Repair-seq的新方法,它详细地揭示了基因组编辑工具如何发挥作用。
跨亚科鱼类基因编辑配子“借腹生殖”研究获进展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是成体雄性性腺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一类生殖干细胞。利用精原干细胞移植(Spermatogoni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SSCT)技术,有可能实现跨个体甚至是跨物种的“借腹生殖”,也就是利用个体(或物种)B产生
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技术在癌症基础研究、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2020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 Emmanuelle Charpentier 和 Jennifer Doudna,因为他们开发了成簇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 相关核酸酶 9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为精确基因编辑提供了新工具。
Genes & Devel: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将用于储存的脂肪细胞转化成燃烧能量的脂肪细胞
来自西南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成功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将机体用于储存的脂肪细胞转化成了燃烧能量的细胞。
新型CRISPR基因编辑疗法迈向临床,目的是HIV功能性治愈
开发病毒感染性疾病CRISPR疗法的Excision BioTherapeutics宣布FDA已接受EBT-101的IND申请,EBT-101的首次人体I/II期临床试验即将启动,用以评估EBT-101对HIV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EBT-101是一款CRISPR体内疗法,利用腺相关病毒(AAV)提供一次性治疗,目的是功能性治愈HIV感染。临床前研究
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算法优化序列特异性的C-to-G单碱基编辑器
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Optimization of C-to-G base editors with sequence context preference predictable by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研究员孙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高效的迷你CRISPR基因编辑系统!
来自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在CRISPR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开发出了一种高效多用途的迷你CRISPR系统,常用的CRISPR系统(携带诸如Cas9、Cas12a多种版本的CRISPR相关蛋白)由大约1000-1500个氨基酸组成,而这种新型迷你CRISPR系统(CasMINI)则仅由529个氨基酸组成。
CRISPR大牛张锋教授发现一类极具应用潜力的新型基因编辑系统---转座子编码的RNA引导的DNA内切酶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类新的可编程的DNA修改系统,称为OMEGA,它们可能天然地参与了在整个细菌基因组中重排小片段 DNA的工作。
Nucleic Acids Research:开发全面评估基因编辑产物新方法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胡家志课题组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题为“Global detection of DNA repair outcomes induced by CRISPR-Cas9”和“In-depth assessment of the PAM compatib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