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全基因组加倍赋予肿瘤细胞独特的遗传弱点
2021年2月1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鉴定出对发生全基因组加倍(whole genome doubling, WGD)的肿瘤细胞的生存能力至关重要但是对构成人类组织大部分的正常细胞来说却不是必需的蛋白。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月27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Whole-genom
研究人员破译中华蟾蜍大型基因组揭示其“成功”的秘诀
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隶属蟾蜍科蟾蜍属,俗名“癞蛤蟆”, 是我国常见且为人熟知的两栖动物。蟾蜍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也是象征招财进宝的吉祥物。此外,蟾蜍还具有较高的医药研究价值,其耳后腺和背部皮肤的分泌物有较强毒性、成分复杂,主要是强心甾类化合物和生物碱,统称为蟾蜍毒素(Bufotoxin),有麻醉止
利用种群基因组途径揭示褐家鼠大规模入侵新疆的过程
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是全球性的家栖性害鼠。褐家鼠入侵新疆地区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较典型的“生态入侵事件”,已经给新疆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困扰,但似乎并未引起广泛关注。20世纪70年代末,科研人员首次在吐鲁番发现褐家鼠,到本世纪初期,褐家鼠几乎已遍布新疆全境的160万平方公里。20世纪60年代,兰-新段铁路的开通使京
研究揭示人类大脑进化的基因组调控机制
人类大脑起源于漫长的生命进化过程,其最显着的改变是大脑的认知功能,反映在脑容量的显着扩大和脑结构的高度精细化。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哪些遗传改变造就了人类大脑”是学界长期力图解决的科学问题。所有器官包括大脑的形成均通过发育过程实现,人类独特的脑发育模式源于在进化过程中基因组不断积累的功能性突变。然而,由于物种间存在数以百万计的序列差异,
Nat Genet:基因组结构的故障或会诱发B细胞恶性肿瘤的发生!
2021年2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产生抗体的B细胞中染色体排列方式的错误似乎在B细胞相关血液癌症的发生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寻找新型生物标志物来预测相关癌症的发生,同时还有望开发新型癌症疗法来
红杉中国与因美纳在华共推基因组学孵化器 —— 双方共同宣布红杉中国智能医疗基因组学孵化器(因美纳技术驱动)成立
2021年2月1日,领先的投资机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基因测序和芯片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因美纳(NASDAQ:ILMN)共同宣布,将启动红杉中国智能医疗基因组学孵化器(因美纳技术驱动),以进一步推动中国基因领域创新产业生态的发展。这一创新平台将致力于扶持生命科学初创企业,推动其在基因技术创新应用领域的突破和发展。 该孵化器是红杉中国继近期在上海成立的
PNAS:科学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识别人类基因组中的古老RNA病毒片段!
2021年2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多个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成功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从人类基因组中识别古老的RNA病毒残留物,文章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他们如何教授AI系统来识别RNA病毒残留并利用其在
科研人员完成染色体水平青虾全基因组图谱拼装
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傅洪拓研究员团队与华大海洋研究院石琼研究员团队合作,完成了染色体水平青虾基因组图谱拼装,该项工作是青虾和虾蟹类基因组研究的重要突破。研究团队依托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青虾种质资源和功能基因挖掘(D2015-16)”等项目的资助,对青虾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拼装。由于青虾基因组约为4.
研究发布新的非编码RNA整合资源NONCODEV6数据库
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是一类长度大于200 nt的非编码RNA。已有研究表明,长非编码RNA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在植物和动物的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lncRNA还与人类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lncRNA的注释、探索lncRNA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些研究集中于lncRNA功能的探
云南怒江草果全基因组精细图谱绘制成功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云南省怒江州就开始种植草果,到2020年,种植面积已达111万亩,不仅是全国草果的核心产区,也是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为了加快提高草果遗传改良效率,培育高产、抗病、优质、安全新品种,对从源头创新保障草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019年9月,怒江州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机构,正式启动草果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