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病毒传播路径被揭示:迁徙候鸟—鸭群—家禽
禽流感为什么能够传染给人类一直是科学家们想解开的谜。5月1日和5月3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柳叶刀》《科学》分别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科技人员关于H7N9病毒溯源和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跨种间传播机制研究的两项重要成果。 近一段时间,我国多地发现人感染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
PNAS:阻断超级菌的传播途径
现在,已有许多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对万古霉素以外的抗生素产生了抗性。而且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抗性也越来越强,人们担心这种细菌很快就将成为无人能挡的超级杀手。所幸的是,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人员不仅确定了万古霉素抗性在金黄色葡萄球菌间传播的机制,还提出了阻断其传播的途径。这项研究于本周提前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Nature:感染艾滋病毒的T细胞是病毒传播的运输载体
通过粘膜表面进入机体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传播到淋巴组织,造成免疫系统的全身性感染。这种病毒早期传播的机制是不清楚的。体外研究表明,在感染和未感染的T细胞之间的稳定联系的病毒突触的形成,大大提高病毒转移的效率。但是目前还不清楚,在细胞持续运动于上皮和淋巴组织的条件下,体内T细胞间的接触是否足够稳定以利于功能性突触的形成。。
媒体手记11:锚关键词的传播价值
传媒的主流价值,一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以往,传媒的主流价值主要是具有公信力的机构(在中国,‘公信’二字常常被‘权威’取代)。如今,随着读者的自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的普遍觉醒,特别是微博媒体的出现,由编辑和记者主导的传统传播模式早已风光不再,而碎片化、植入式、潜意识等新兴传播模式,正在大兴其道。
PLoS ONE:乌鸦不能消化但或能传播阮病毒
2012年10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用感染阮病毒(prion, 也译作阮蛋白)的小鼠大脑喂食的乌鸦能够通过它们的排泄物传播这些致病因子,因而可能在阮病毒导致的疾病(如慢性消耗性疾病或羊搔痒症)的地理扩散中发挥着作用。相关研究于10月17日发表在PLoS ONE期刊上。
PLoS Pathog:MiniCD4杀微生物剂凝胶或可有效抵御HIV的感染和传播
2012年12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欧洲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杀微生物剂协会的研究者通过对非灵长类动物模型进行研究揭示,一种杀微生物剂的凝胶可以有效抵御AIDS病毒的感染。研究者描述了这种凝胶的关键成分是一种小分子的多肽,其可以作为诱饵来与病毒结合,并且抑制艾滋病毒感染机体细胞。
:新研究发现致命病毒埃博拉可通过空气传播
据国外媒体报道,根据加拿大科学家得出的新研究发现,致命的埃博拉病毒能够变异成可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提高应对这种可怕疾病的难度。埃博拉病毒能够导致严重内出血和多重器官衰竭,科学家此前认为这种无法治愈的病毒只能通过接触被感染的血液传播。 加拿大研究人员进行的实验显示,埃博拉病毒无需通过直接接触便可从携带这种致命病毒的猪传染给猴子。
PNAS: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传播的瓶颈
2012年11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普林斯顿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揭示了,在疾病暴发第一阶段,仅仅一个或者两个单一的疱疹病毒颗粒就可以攻击人类的皮肤细胞,造成疾病治疗的困难。
PNAS:医院病人共享与MRSA的传播以及基因相似性有关
3月19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Patient sharing and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文章中,研究者表示医院之间病人的共享与MRSA的传播及其病菌基因相似性有关。
Macromol Rap Commun:科学家开发出可以阻断HIV传播的新型合成性高分子
2013年9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刊登在国际杂志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报道中,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高分子,其可以模拟HIV来结合机体的免疫细胞,这种新型高分子或许可以被用来阻断HIV进入人类机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