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秸秆氮影响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中获进展
秸秆添加条件下,黑土微生物氮矿化与碳降解功能协同作用,促进颗粒有机碳库的碳积累,并维持有机碳的稳定性。氮矿化基因与颗粒态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库中碳氮累积量以及有机碳中植物来源脂肪族碳关系紧密。
Nature子刊:厦门大学刘刚团队开发新型纳米囊泡疫苗平台,可介导超强抗肿瘤免疫活性
该研究描述了一种既可激活初始 T 细胞,又可活化耗竭性 T 细胞的新型疫苗策略,并通过抗肿瘤动物实验验证了 ASPIRE 介导的超强抗肿瘤免疫活性。
Natural Products and Bioprospecting:在土沉香花中发现抗癌活性分子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跃虎团队在抗癌药物筛选时发现,土沉香花的乙醇提取物,对人肺癌、宫颈癌、神经母细胞瘤、卵巢癌、白血病、前列腺癌、肝癌、乳腺癌等癌症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德国应用化学:建立O-GlcNAc糖肽的可逆酶促化学标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叶明亮、研究员秦洪强团队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黄蔚团队合作,提出并构建了O-乙酰氨基葡萄糖(O-GlcNAc)糖肽的可逆酶促化学标记策略.
Nature Genetics:科学家揭示DNA甲基转移酶3A介导的DNA甲基化在雄性不育中的新机制
近日,法国巴黎文理研究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Genetics》发表了文章。
J Extracell Vesicles:成功利用红细胞胞外囊泡强效递送RIG-I激活性RNA,有望治疗乳腺癌等一系列癌症
为了进一步研究RBCEV在将更广泛的治疗药物递送到更多的癌症细胞类型方面的功能,这些作者计划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研究所和癌症科学研究所合作进行进一步研究。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血液中凝血酶实现精准检测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吴正岩和张嘉团队设计出一种高灵敏度的适配体传感器,可以实现对血液中凝血酶浓度的精准检测。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研究揭示塑料增塑剂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虫害防控与生物安全团队揭示了农业面源污染物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 PAEs)类增塑剂残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生态功能影响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态毒理学与环境安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上。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以PAE
Structure:揭示人源线粒体内成链状丝氨酸蛋白酶LACTB成链结构与其催化活性关系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茂君教授研究团队在Structure杂志发表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filamentous human Serine beta-lactamase-like protein LACTB”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报道了人源线粒体内成链状丝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