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我国科学家揭示灵长类动物卵巢衰老机制,有望开发治疗女性不孕症的方法

2020年2月2日讯/生物谷BIOON/---由于现代倾向于推迟生育,越来越多的女性正面临着不孕症的困扰。不孕可能源于与年龄相关的卵巢下降,但是导致这种下降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和美国沙克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以前所未有的细节展示了非人灵长类动物中的卵巢如何衰老。这些发现解释了几

2020-02-02

我国科学家发表两篇Science论文,揭示灵长类动物胚胎发育之谜

2019年11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原肠胚形成(gastrulation)是发育中的里程碑事件,它涉及早期胚胎发生中出现的一系列复杂的分子、物理和能量重塑转变。不同物种间的这种转变过程各不相同,导致地球上动物形态的多样性。由于技术和伦理上的限制,灵长类动物原肠胚形成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尚不清楚。缺乏处于原肠胚形成阶段的灵长类动物胚胎样品限制了科学家们对灵长类动物中这一关键事件的理解。近期

2019-11-26

Science:中美科学家联合研究揭开灵长类动物胚胎发育的“魔盒”

2019年11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目前我们并不清楚灵长类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所发生的分子和细胞事件,如今,来自中国和美国的科学家们通过联合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能在实验室中研究灵长类动物胚胎的生长过程,同时也能帮助研究人员首次观察到胚胎关键发育过程中的分子细节,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上。图片来源:Weizhi Ji/Kunming University of Sc

2019-11-07

国际团队建立新型自闭症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6月13日,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建设的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深港脑院”)和深圳市筹划中的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设施(简称“脑设施”)研究平台发布最新动态:脑科学国际团队联合攻关,成功制备出新型模拟人类自闭症SHANK3基因突变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这一模型的建立为自闭症机理的解析以及临床干预方法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是近年来国际神经科学界

2019-06-13

Science:揭示多种非洲啮齿动物对疼痛不敏感的分子秘密,有望开发出副作用较小的止痛策略

2019年6月9日讯/生物谷BIOON/---任何有烦人室友故事的人都知道困难的生活状况会在很多方面改变你。如今,想象一下,不仅仅是吃掉你冰箱里的所有食物,这个讨厌的室友实际上可能会导致你发生遗传变化,让“未来的你”更能容忍其行为。这听起来好得令人难以置信吗?嗯,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南非、坦赞尼亚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这正是一些非洲啮齿动物的情况,它们生活在以酸性空气、刺人的昆虫和刺激性食物

2019-06-09

Cell Host & Microbe:科学家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鉴别出马尔堡病毒性传播的分子机制

2018年9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Host and Microb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阐明了包括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在内的丝状病毒的性传播机制。图片来源:William Discher, U.S. Army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18-09-03

新寨卡疫苗在灵长类动物身上展现免疫效果

华人学者领衔的一个团队在寨卡疫苗研发上取得进一步突破。他们22日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发表报告说,新开发出的一种寨卡减毒活疫苗已经成功在灵长类动物恒河猴身上展现了免疫效果,只需一次注射就能实现长期有效保护,并且疫苗安全性很好。寨卡病毒是一种主要由蚊媒传播的病毒。有证据显示这种病毒在感染怀孕女性后,会破坏胎儿发育中的脑部,最终造成小头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病变。寨卡病毒还可以通过性传播感染,它能感染男性

2017-09-26

Genome Research:揭示灵长类动物大脑发育和老化过程中长链非编码RNAs介导的表观遗传调控基础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李家立、胡新天和郑永唐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汪香婷课题组、武汉生命之美生物科技公司合作,揭示了长链非编码RNAs在灵长类大脑发育和老化过程中表达动态变化和作用。该研究成果以Annotation and cluster analysis of spatiotemporal- and sex-related lncRNA expres

2017-07-12

HMG:美国科学家灵长类动物基因编辑试验首获成功

小鼠是人类医学进步研究的良好基础模型,然而其机体尺寸和生理学特性的差异也让它们缺少了人类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包括神经学和生殖学领域的研究等。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Human Molecular 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密歇根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猕猴胚胎进行了编辑,这也就是在美国进行的首个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编辑。

2017-05-03

Cell:章鱼等头足类动物藐视遗传学“中心法则”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当研究人员开展实验对头足类动物中的这种RNA编辑发生的程度进行定量和描述时,他们发现证据证实这种遗传策略深刻地限制了头足类动物基因组的进化。

2017-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