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毒素生物脱除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真菌毒素(Mycotoxin)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是食品行业中广泛存在的污染源及威胁食品安全的重要诱因。棒曲霉素(Patulin)是污染新鲜果蔬及其加工制品的重要真菌毒素。
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参与噬菌体生命周期调控取得新进展
作者通过RNA-seq鉴定在噬菌体感染细菌过程中信号短肽促进下游一个基因簇的表达,进一步确定yopM基因抑制噬菌体的裂解周期,yopR基因促进溶原的发生。
BJP: 甘草酮A通过与MD2直接结合对抗内毒素诱导的炎症和急性肺损伤
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弥漫性肺损伤,具有几种病理特征,如肺血管通透性增加、间质水肿、上皮完整性破坏、免疫细胞募集和未控制或未消退的炎症。
内毒素血症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方面取得新突破
该研究揭示了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C)1和6亚型可以显著调控内毒素所致心脏炎症级联反应,从而在内毒素血症(ETM)中产生关键的作用。
Cell:我国科学家揭示吃了受感染食物后呕吐的神经通路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我国研究人员首次绘制了小鼠从肠道到大脑的防御反应的详细神经通路。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科学家们为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开发更好的抗恶心药物。
《细胞》: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曹鹏团队揭示“恶心-呕吐”反应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通过多种前沿的技术,曹鹏和他的团队发现位于肠道上皮的EC细胞可以感知肠毒素。EC细胞被激活后会分泌大量五羟色胺,表达五羟色胺3型受体的迷走感觉神经纤维捕获这一信号后被激活
Antioxidants | 扬州大学包文斌教授团队发现组蛋白修饰在调控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诱导细胞损伤过程中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MLL1调控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细胞毒性的分子机制,为解决呕吐毒素引起的猪肠道损伤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Science:发现肠道细菌产生的一种新型基因毒素可导致结直肠癌风险增加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组由一种肠道微生物产生的基因毒素(genotoxin)可以损害DNA,导致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
硅-金复合纳米SERS适配体传感器检测真菌毒素研究取得新进展
本研究利用介孔二氧化硅的强负载力将拉曼信号分子罗丹明6G (Rh6G)吸附在孔穴中,然后对硅球表面进行氨基化修饰并生长金纳米颗粒(AuNPs),构建硅-金复合拉曼增强基底
BJP: 大麻二醇对心肌钠通道内毒素的抗炎作用
脓毒症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包括心脏并发症,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起。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外膜的主要成分,通过刺激免疫系统,被认为是这些破坏性影响的关键致病刺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