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皮层神经元细胞群体同步激活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蒲慕明研究组利用光遗传技术同步激活小鼠不同皮层区域的神经元细胞群,发现大量神经元群被重复激活会造成局部和全脑皮层神经元兴奋性增强的现象。这种增强效应需要大脑皮层同一区域或不同区域的大量神经元被共同激活,且还依赖于NMDA受体的活性。此外
研究人员通过元分析揭示阅读障碍的听觉加工缺陷
发展性阅读障碍(DD)是一种在获得阅读技能方面的特殊困难,这种困难不能单纯地归因于智力水平、视敏度问题以及不当的学校教育。拼音文字研究表明,听觉加工缺陷可能是引起DD的底层机制之一。快速听觉加工缺陷理论指出,DD加工快速变化或短暂的听觉刺激存在缺陷。时间采样理论也指出,DD的听皮层低频锁相机制存在异常。失匹配负波(MMN)能有效体现个体感知听觉信息改变的能力
eLife: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来制造感觉听觉细胞
2020年7月8日讯 /生物谷BIOON /——南加州大学干细胞实验室的科学家Neil Segil和Justin Ichida正在低声谈论一种生成内耳感觉细胞的简单方法的秘密。他们的方法是通过直接重编程产生被称为"毛细胞"的感觉细胞,因为毛细胞像头发一样的突起可以感知声波。这项研究近日发表在eLife杂志上。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博士生Louise Menend
新研究称:听觉系统或是“窗口”
即使采用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患者仍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但这一问题主要是由疾病、治疗还是人体的免疫反应引起的,目前仍有争议。而早期可靠地检测这些变化目前也非常困难。最新发表在《临床神经生理学》(Clinical Neurophysiology)的一项研究显示,大脑的听觉系统或许可以提供一个窗口,理解大脑是如何
研究揭示细胞自主性调节皮层神经元极化的新机理
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朱学良研究组的研究论文“Wdr47 controls neuronal polarization through the Camsap family microtubule minus-end-binding proteins”。该研究揭示,Wdr4
皮层发育研究取得进展
在动物的进化过程中,大脑的结构、体积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以小鼠为代表的平滑型大脑到以人为代表的具有复杂沟回结构的大脑,其中的神经细胞均来自于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一直是神经生物学家研究的热点之一。阐明大脑神经干细胞的特性和调控机制能够为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必要的研究基础和新的思路。2月20日,国际皮层研究领域杂志Ce
偏头痛患者大脑视觉皮层“过度兴奋”
常见的偏头痛成因复杂。10日公布的一项英国新研究显示,偏头痛患者的大脑视觉皮层似乎“过度兴奋”。这方面的更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找到更好的方法预防偏头痛。偏头痛是一种常见头痛类型,很多时候声音和光的刺激会加重症状。此前一些观点认为这可能与脑部神经或血管等的变化有关系,但医学界对偏头痛成因尚无定论。伯明翰大学与兰开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神经影
研究发现视觉皮层回路中兴奋-抑制平衡的节律性振荡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员何凯雯团队联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Alfredo Kirkwood团队首次发现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之间的平衡关系(E/I平衡)在昼夜周期中呈现出节律性振荡。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振荡具有神经环路特异性,并受到睡眠/觉醒经历的紧密调控,脑中内源大麻素是介导该调控的关键分子。题为Daily Oscillations
我国学者发现哺乳动物听觉和咀嚼器官分离证据
2019年12月5日,《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毛方园、王元青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等学者关于早白垩基干兽类李氏源掠兽的研究成果:在下孔类脊椎动物演化中,曾经是一体化的听觉和咀嚼结构,受各自基因机制的调控,在兽类哺乳动物中分别适应自然选择以提高听觉和咀嚼的效率,呈模块式趋离演化;李氏源掠完好地展现了两个模块在
研究揭示精神分裂症男孩听觉反应抑制比孤独症男孩受损更严重
孤独症谱系障碍和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是两种典型的神经发育障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尽管这两种障碍的发病年龄不同,但在致病基因、认知、情绪和社会缺损等方面都存在大量的相似性。同时,孤独症谱系障碍与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还存在共病的情况,二者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行为反应抑制缺陷是孤独症谱系障碍和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儿童身上常见的一种行为问题。然而,二者的行为反应抑制缺陷是相似的,还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