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科院等查明哺乳动物进化出灵敏听力的原因

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出土于我国辽西的化石,发现了哺乳动物如何进化出灵敏听力,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杂志上。 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孟津,其他研究人员包括王元青和李传夔。

2012-11-18

Science:c-Maf基因可引起白内障和感觉缺失

近日,柏林分子医学中心的神经学家Max Delbrück 研究发现,控制老鼠和人类晶状体发育的一个已知基因也对机械感觉功能的神经元的发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刊登在了国际杂志Science上。 研究者发现,在老鼠的神经细胞中破坏掉c-Maf基因,触觉就会丧失,缺失c-Maf基因的人在幼年将会患上白内障,伴有典型的晶状体模糊,而且到成年后影响会很大。

2012-11-18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科学家揭示记忆缺失和个体抑郁之间的关联

来自罗切斯特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抑郁和记忆缺失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且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依赖于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的水平。

2014-04-29

研究首次发现卵子透明带缺失及其致病基因

研究人员首次报道了人类卵子透明带缺失病例,成功破译其致病基因,并对致病机理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

2014-04-22

NEJM:中国学者首次发现人卵“外衣”缺失及其致病基因

3月27日,著名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中国学者的一项重要发现。在这篇来自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工程研究所肖红梅团队的原创性论文中,研究人员首次报道了人类卵子透明带缺失病例,成功破译其致病基因,并对致病机理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据信这是科学家首次发现卵子透明带缺失及导致人类透明带缺失的致病基因。

2014-04-11

Devel Cell:科学家揭示机体心脏瓣膜缺失的遗传分子机制

刊登在国际杂志Developmental Cell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波恩大学等处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关键基因Creld1对于小鼠的心脏瓣膜发育非常关键,而在人类机体中也存在和Creld1类似的基因,本项研究对于理解个体心脏瓣膜缺失的病理学机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2014-04-03

PNAS:脂质分子的缺失和神经元变性直接相关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阿拉巴马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天然脂质水平的降低和大脑的老化直接相关,这种脂质分子是一种存在于有机体中的类脂肪分子,其在机体许多生化反应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类脂肪分子可以引发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死亡,当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死亡或者功能失调时,就会引发机体出现和帕金森疾病相关的症状。

2014-09-12

Cereb Cortex:大脑中“制动”模式的缺失或引发个体出现焦虑症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erebral Cortex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维也纳的科学家通过研究揭示了个体大脑中发生社会恐怖症和害怕表现的分子机制。

2014-01-02

JCI:日发现胃部一种糖链的缺失可致胃癌

近日,日本信州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最新报告说,实验鼠胃黏膜中的一种糖链缺失会引发胃癌,早期胃癌患者胃部这一糖链也出现减少甚至消失,因此可据此寻找预防胃癌的方法。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临床研究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网络版上。 糖链是葡萄糖、半乳糖等糖类分子按特定序列形成的链状物。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