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Development: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张宏研究组在细胞吞噬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12月3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张宏研究组以Residual body removal during spermatogenesis in C. elegans requires genes that mediate cell corpse clearance为题,在最新一期 Development 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文中报道了线虫精子发育过程中残余体的清除与线虫中凋亡细胞的清除有相似的分子机制。

2012-12-04

PNAS:健康的肝细胞可吞噬免疫T细胞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日前发现肝脏移植排异反应比较低的机理:健康的肝细胞可吞噬并摧毁免疫T细胞,减少器官移植排异反应。这一成果有助于提高人类器官移植的效果。 澳大利亚百年研究所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报告说,患者接受器官移植后,一些“反应过激”的免疫T细胞会使自身免疫系统把移植器官当作“入侵者”发起攻击,引起排异反应。

2012-11-18

香菇加点糖 发木耳加点盐

干香菇、干木耳等干货因其储存方便、口感独特的特点,受到了现代人的青睐。但如何泡发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它们的美味和营养呢?不妨听听中国知名美食家、菜品设计师文怡的建议吧。香菇会散发出一种特别的味道,主要来自其中所含的蘑菇香精和鸟苷酸两种成分,尤其是鸟苷酸,它的鲜味强度是普通味精的几十倍。

2015-02-13

Sci Transl Med:治疗手段迫使癌细胞自我吞噬

2013年9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当癌细胞不再自我降解的时候,癌症就产生了。瑞士伯尔尼科学家以皮肤癌为模型,发现了一个在癌细胞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通过治疗性的重新激活该降解过程,就能迫使癌细胞自我吞噬。 细胞能够降解破坏的分子也能够该通过自噬过程降解整个细胞器,降解的分子还能够当做原料产生新的分子或细胞器。该细胞自我消化过程称之为自噬,可以认为是一种细胞自我修复的过程。

2013-09-14

木耳凉拌发不宜超2小时 经常食用能防癌

木耳口感细嫩、味道鲜美,更难得的是营养还格外丰富。它不但能为菜肴添风采,而且能防治贫血、养血驻颜、祛病延年,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经常食用甚至能防癌抗癌。 不过,如果烹饪方法不对,木耳的营养也会大量流失。木耳中最主要的功能成分是木耳多糖。它不但有利于降血脂、降血糖、抗血栓等,还有抗辐射、抗溃疡等作用。木耳多糖很容易受温度的影响,烹饪时间稍长就会被破坏。

2015-02-13

MBoC:中科院研究TrkB受体囊运输机制获进展

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BDNF是调控高等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与稳态的重要信号分子,通过结合神经元细胞膜表面受体TrkB调节神经元的发育、分化、功能维持以及突触可塑性。BDNF结合诱导TrkB形成二聚体并发生自体磷酸化,其磷酸化位点将募集下游效应因子,从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BDNF-TrkB信号复合体通过细胞内吞进入神经元细胞,继而形成运输囊泡并继续调控多条信号通路。

2011-08-25

Nature:Parkin将线粒体自吞与异体吞噬联系了起来

“泛素连接酶”Parkin是“泛素化”和线粒体自吞(受损线粒体的清除中所涉及的自吞类型)所必需的。这项研究显示,Parkin也在先天免疫防御中起作用,用“泛素链”来标记含结核分枝杆菌的吞噬体,并将它们作为异体吞噬(应对细胞内细菌病原体的自吞降解过程)的目标。

2013-10-09

elife:科学家揭秘有丝分裂期间关闭细胞吞噬过程的关键蛋白

来自华威医学院(Warwick medical School)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在有丝分裂期间关闭细胞吞噬的关键蛋白,这就回答了科学家们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一个疑惑,这项研究首次对肌动蛋白的特性进行了描述,该蛋白可以在有丝分裂期间关闭网格蛋白依赖的细胞吞噬现象。

2014-02-19

Nanotechnology:李帮经等成功制备新颖金纳米囊

探索自身具有示踪功能的智能药物控释材料,实现药物可控释放是目前药物载体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针对金纳米粒子的优越特性,可示踪金纳米粒子的刺激响应性杂化囊泡将成为一类非常理想的研究对象。目前,已报道的杂化囊泡体系存在生物相容性较差、药物可控释放难于实现的缺点,因而在药物控释相关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

2014-01-22

Cell:科学家解析囊运输机制

在蓝鲸中轴突有可能长达数米,而在比草履虫还小的仙女蜂(M.mymaripenne)中它们的轴突有可能只有几微米长。然而不论大小,这些轴突似乎都利用了相似的分子马达在相似的微管轨道上运作传送囊泡货物。

2013-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