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硫肽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机制研究获得进展

  黄素依赖的加氧酶(Flavin-dependent oxygenase)是一类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或黄素单核苷酸为辅酶的氧化还原酶,在生命过程的各个阶段参与各种与氧化还原相关的生化反应。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文课题组和金属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郭寅龙课题组合作,以硫肽类抗生素的典型代表硫链丝菌素(Thiostrepton,TS

2017-09-08

亚太血管生物学会议

2017年11月18-19日,广州市珠江新城金穗路7号30多名世界血管生物学领域著名科学家参会网址:http://www.apvbo.org/event/detail/8.html#!/tab_3注册:http://www.apvbo.org/event/detail/8.html#!/tab_51、议程 (终稿以官网为准)Nov 18, 2017Morning session 1: Vascul

2017-09-01

生物学家“意外”培养迷你器官

 50岁生日时,Els van der Heijden感觉身体更差了。她患有遗传性囊胞性纤维化(CF),van der Heijden一直在努力与疾病作斗争。但这位生活在一个荷兰小镇的女性,经常感到“乌云压顶”。2015年,她开始感到疲劳,并喘不过来气,她预感也许生命快终结了。后来,她从报纸上读到一篇文章,一个名叫Fabian同样患有CF的孩子,他的生命是科学家从其结肠中提取组织样本后培

2017-09-02

苦荞基因组测序揭示芦丁的生物合成及耐逆机制

  苦荞是少有的药食两用作物之一,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苦荞属于石竹目蓼科,起源于中国西南部,具有较高的耐铝、耐旱、耐寒等耐逆特性,适合于在高海拔干旱或土壤肥力不足的地区种植。苦荞籽粒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蛋白含量高且富含人类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苦荞种子含有大量的药用类黄酮化合物芦丁。苦荞面粉中不含有麸质蛋白,对麸质敏感的人群是极佳的谷物替

2017-09-06

合成生物学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高端论坛”在天津大学召开

 2017年7月17日-18日,“合成生物学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高端论坛”在天津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化学科学部主办,天津大学和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承办。华大基因杨焕明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赵国屏院士和天津大学元英进教授共同担任本次论坛主席。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副主任杨俊林研究员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合成生物学作为生物经济发展的新兴技术,将

2017-08-17

双功能小分子调节 microRNA 的生物合成

MicroRNA 是一类长度约为 22 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 RNA。它们可以通过与靶标 mRNA 互补配对抑制其翻译或诱导降解,从而在转录水平上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MicroRNA 参与到动物体发育,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等多种过程,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许多疾病与 microRNA 的表达紊乱有关,因此 microRNA 被视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新型靶标分子。目前,调节 microRN

2017-08-19

生物谷7月份结构生物学研究进展一览

2017年7月28日/生物谷BIOON/---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结构生物学领域本月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1. Cell: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艳丽/章新政课题组从结构上揭示Cas13a切割RNA机制doi:10.1016/j.cell.2017.06.050CRISPR/Cas系统是目前发现存在于大多数细菌与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种免疫系统,被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

2017-07-28

【环球科学专访】百迈客:引领生物信息产业2.0时代

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已经发生了不可割裂的融合。上世纪90年代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让我们窥见了生命储存、传递与表达信息的本质属性与无限潜能。随着基因测序技术成本大幅下降、基因数据大量积累,生物信息学产业进入跨越式发展,正在革新我们的医疗技术、重塑普通人的健康。但变革最大、获益最多的,仍是科研领域。一个面向生命科学工作者的信息服务产业应运而生。作为中国最初一批生物信息学创业公司之一,2009年成立的百迈客

2017-08-04

无细胞合成生物技术——革新生物医药产业的新兴策略

基因编辑和测序技术的进步,使得合成生物学家可快速可靠地设计改造生物体系,大大推动了医药健康领域的发展。而在过去多年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中,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领域,主要还是以细胞为宿主进行工程化设计。但是对细胞进行工程化是费时和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细胞的生长及适应性过程通常与工程设计目标是不一致的。并且由于活细胞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基因元件难以标准化、细胞膜的阻碍等,其大大限制了生物组件的改造。为克服这些问

2017-07-27

PNAS:阐明抗生素A201A中糖的生物合成途径并揭示新型L-半乳糖变位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鞠建华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深海微生物来源的抗生素A201A研究的最新突破成果(PNAS, 2017, 114, 4948-4953)。论文报道了A201A糖基结构单元的生物合成和后修饰过程,发现并阐明了一个新颖的l-半乳糖吡喃-呋喃型变位酶MtdL。mtdL基因是一个有效的遗传标记,对指导发现

2017-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