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Systems:科学家成功利用合成生物学和机器学习算法来加速人类肝脏类器官的开发
2020年12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System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匹兹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将合成生物学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利用血液和胆汁处理系统创建出了人体肝脏类器官,当植入到肝脏衰竭的小鼠体内后,实验室培养的替代肝脏就能有效延长小鼠的寿命。基于本文研究结果,未来研究人员或许有望在牺牲精度或
识别肿瘤新抗原靶点用作开发新型的抗癌免疫疗法!
2020年11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靶向作用肿瘤特异性体细胞突变所产生的癌症新抗原(cancer neoantigens)或许是一种非常有吸引力且具有挑战性的策略,其能通过细胞免疫疗法来特异性地清除肿瘤细胞,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题为“Strength in Numbers: Identifying Neoantigen Tar
利用基因组揭示板蓝靛蓝生物合成的遗传基础
板蓝(Strobilanthes cusia,又称为“南板蓝根”)具有较丰富的靛蓝色素(indigo),因此,其一直是传统的蓝色染料植物。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民族植物学团队的野外调查发现,居住在云南的少数民族“蓝靛瑶”对靛蓝的利用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他们崇尚蓝色服饰,以蓝色为民族文化的主色调(图1a,b),板蓝的利用对维持蓝靛瑶传统文化具有意义。此外,靛
神经酸合成机理和应用取得新进展
近日,《Tree Phys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农学院张猛教授团队题为《A 3-ketoacyl-CoA synthase 11 (KCS11) homolog from Malaniaoleifera synthesizes nervonic acid in plants rich in 11Z-Eicosenoic acid》的文章。该
体外多酶体系催化合成氨基葡萄糖研究获进展
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氨糖)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单糖,在食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用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运动人群的增加以及氨糖更广泛的应用开发,氨糖的需求量持续上升。传统生产氨糖的方法中,甲壳素水解法环境污染严重,易导致过敏反应;发酵法由于氨糖抑制菌株生长导致发酵产物为乙酰氨糖,需进一步酸解或酶解获得氨糖。因此,亟须开发绿色、高效、一步法氨糖生产新
研究采用“合成致死”策略治疗小细胞肺癌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林文楚团队在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MYC Paralog-PARP1 Axis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in MYC Paralog-Activated Small Cell Lung Cancer为题,在线发表在Fr
阿斯利康中国与华亘控股达成战略合作,获得海立克®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试剂盒在华独家推广权
11月26日,阿斯利康中国与华亘控股于近日举行合作签约仪式,正式宣布获得海立克®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试剂盒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推广权,双方携手推进我国幽门螺杆菌(H. Pylori,以下简称Hp)的检测与根除工作,提高消化道疾病的规范诊治水平,加强胃癌早防观念,助力健康中国的建设。
Science:揭示超强效的合成纳米抗体中和新冠病毒机制
2020年11月19日讯/生物谷BIOON/---在过去的20年里,有三种人畜共患的β冠状病毒进入人类群体,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症状,死亡率很高。COVID-19大流行是由SARS-CoV-2引起的,SARS-CoV-2是这三种冠状病毒中最容易传播的一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任何冠状病毒的预防治疗方法获得批准,而且针对SARS-CoV-2的有效和广泛可用的疫苗
酶促不对称合成双手性中心γ-或δ-内酰胺研究获进展
手性内酰胺是药物和天然生物碱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重要骨架结构。目前,手性内酰胺主要通过基于C-C键生成的Michael反应和贵金属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的化学方法进行合成,此类方法反应步骤较多、合成成本较高,难以大规模推广。利用亚胺还原酶或ω-转氨酶催化酮酯进行不对称胺化的酶促法生成γ-或δ-内酰胺的方法也被少量应用,但此方法只能形成一个手性中心,如何通过酶促法精
治疗有效率59% 新抗原疫苗+PD-1迈出坚实一步
PD1在临床上的用法灵活多变,单药疗效不够时,可以联合化疗、靶向、CTLA4、放疗等来增效,近日更是惊现PD1联合疫苗的搭配方式!国际顶级期刊Cell上发表了首个开放性针对晚期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或膀胱癌患者的个性化新抗原疫苗联合PD-1阻断疗法Ib期的临床试验结果,这些数据支持该方案对晚期实体瘤患者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免疫原性。PD1+新抗原疫苗打造又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