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放线生命暗物质的生态功能与进化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放线菌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极为密切的微生物类群,其强大的代谢活性为人们所共识。目前对可培养放线菌资源和次级代谢产物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较多,但对放线菌生命暗物质的研究相对匮乏。对于放线菌生命暗物质的研究,将为人们打开另一扇放线菌知识的大门,帮助人们揭开放线菌生命暗物质的神秘面纱,同时对积累放线菌遗传信息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文均教授课题组研究表明

2021-05-09

我国科学家发现能有效降解塑料垃圾的海洋微生物群和酶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科研团队成功获得一个能有效降解塑料垃圾的菌群,并从这个菌群筛查出能明显降解聚乙烯塑料的多个酶,这一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危险材料》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超岷带领的科研团队,自2016年开始从青岛近海采集了上千份塑料垃圾样本。经过大量筛选,科研人员发现了一个在塑料表面具有很明显定殖和

2021-04-27

植物-病原互作的营养转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院士团队与马里兰大学萧顺元教授团队合作在New Phytologist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AtSTP8, an endoplasmic reticulum-localized monosaccharide transporter from Arabidopsis, is recruited to

2021-04-09

海水池塘环境中抗生素抗性(ARB)的灭活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去除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海水池塘养殖生态环境调控创新团队对海水池塘养殖环境抗生素来源、抗生素抗性菌(ARB)的灭活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去除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分别以题为“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and source tracking of antibiotics in an e

2021-04-20

第一款“橘皮组织”注射疗法:Qwo(溶组织梭胶原酶,CCH)显著改善臀部外观!

Qwo可解决“橘皮组织”根本原因,是一款改变游戏规则的美学产品。

2021-04-14

Nat Commun: 广泛可培养微生物组揭示移植肺脏临床稳定与群生态平衡的联系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下呼吸道微生物群会影响肺部健康。然而,微生物群落组成与肺动态平衡之间的联系仍然难以捉摸。对此,在最近一项研究中,来自瑞士洛桑大学的Laurent P. Nicod团队结合了扩增子测序和细菌培养技术,表征了来自64个肺移植受体的234个支气管肺泡灌洗样品中的活细菌群落纵向特征,并建立起与病毒载量,宿主基因表达,肺功能和移植健康的联系。相关结

2021-04-13

Cancer Cell:肠道群如何导致结直肠癌向肝脏的转移?

癌症的恶化与转移(Metastasis)会受到一种名为“促转移龛(premetastatic niche)”结构的形成而加速发生,而后者主要由原发部位肿瘤相关因子的刺激形成。此前研究发现,结直肠癌细胞往往会向肝脏转移。在最近发表在《Cancer Cell》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来自意大利Humanitas研究医院的Maria Rescigno教授等人发现肝脏中

2021-04-04

Cell Host Microbe: 共生群调节皮肤组织再生的机制

长期以来,环境因素对组织再生的影响一直科学家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肠道微生物与免疫系统对组织修复以及再生过程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其背后的机制并不清楚。在最近发表在《Cell Host Microb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Luis A. Garza教授等人首次见识了皮肤共生菌对伤口损伤修复的影响。该研究对于未来组织修复相关的治疗手段的开发以及抗生素的临床使用都提供了新的指导。

2021-04-04

Cell Host Microbe:儿童出生及生长阶段内肠道群是如何发育的?

众所周知,肠道内存在着以微生物为主的致密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自出生时便已经存在。然而,不同的菌株是何时,以何种方式在肠道中定植的至今仍然未知。在最近发表于《Cell Host Microb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瑞典Gothenburg大学的Fredrik Backhed教授等人探究了瑞典境内471名儿童从出生至5岁时肠道的微生物种群变化特征,并且将其与

2021-04-03

个体出生的头5年里机体中的肠道群是如何发展的?

2021年4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女性在正常怀孕期间,新生儿在子宫内被认为处于无菌状态,但在分娩时其会从母亲和环境中获得细菌,肠道菌群的生态演替是婴儿期的一个动态过程,但在个体处于儿童期时趋于稳定,出生方式、饮食(母乳或配方奶)、抗生素的使用以及宿主因素都是肠道菌群最初“播种”和发展的主要促成因素,而且还与个体后期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然而目前

2021-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