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BMJ:COVID-19男性患者排时间更长,粪便中病毒存在时间超过呼吸道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团队带来的新研究报告指出,SARS-CoV-2分离株在体外实验中病毒载量的差异最高可达270倍。不过,关于不同组织样本病毒载量的时间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性仍然成迷。4月21日,浙江大学梁廷波团队发布在BMJ的一项最新研究报告,通过分析从96位SARS-CoV-2感染患者身上采集的3000余份不同组织的样本,系统地评估了S

2020-04-26

瑞德西韦恒河猴试验:支气管病毒量降100倍,但未减少排

被寄予厚望的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近日在恒河猴试验中被证明有临床效果:能减轻肺部炎症。不过,携带病毒期间恒河猴的“排毒(viral shedding)”并未减少,即仍具有传播性。当地时间4月15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过敏与传染性疾病研究所病毒学家Emmie de Wit团队等人在预印本平台bioRxiv发布了一篇研究,指出与对照

2020-04-18

病毒如何变异和跨越物种?为什么“溢出效应”变得越来越普遍

2020年4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 /——病毒不过是寄生的RNA或DNA片段。尽管如此,它们的数量和遗传多样性惊人的丰富。我们不知道有多少种病毒,但可能有数万亿种。过去的病毒流行影响了所有生命的进化。事实上,大约8%的人类基因组是由逆转录病毒基因片段组成的。这些基因"化石"是病毒流行中幸存下来的祖先的遗留物。COVID-19提醒我们,病毒不仅对人类,

2020-04-14

medRxiv:基因组变异或会促进SARS-CoV-2的传播扩散速度

2020年4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刊登在预印版平台medRxiv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随着新冠病毒SARS-CoV-2在全球传播扩散,其传播速度或会随着基因组的变化而变化,对病毒基因组的监测或有望帮助公共卫生部门锁定即将出现感染高峰的地区。图片来源:NIAID-RML研究者Bart Weim

2020-04-09

清华等团队从蝙蝠“百不侵”中找答案

 蝙蝠是“百毒不侵”的天然病毒蓄水池,它们为什么携带大量病毒却免受其害?人类是否可以从这里寻求一条对付多种病毒的普适性思路?北京时间3月31日,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中国疾控中心、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团队联合在论文预印本网站BioRxiv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Orthogonal geno

2020-04-01

土壤酶活性空间变异机理研究中取得进展

 土壤中的各种胞外酶能够催化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对生态系统碳、氮、磷等养分循环过程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其活性特征是评价土壤健康状况和微生物群落功能的有效指标。受环境异质性及其对外界环境敏感性的影响,土壤酶的活性在较小空间尺度上仍表现出高度的空间变异,然而其影响因素目前还不清楚。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人员以丹江口库区植被恢复下的不同生态系统(灌丛和林

2020-03-18

医生教你排的正确姿势——锻炼身体、吃健康的食物、睡个好觉

2020年3月17日讯 /生物谷BIOON /——想减肥吗?想有更多的能量吗?想生活没有痛苦?想睡得更好吗?排毒产品,如补品、冰沙、饮食和锻炼,都声称是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良方。他们把自己吹捧为清除体内毒素的帮手,承诺改善健康,增加活力。但在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的Andrew Aronsohn博士看来,病人应该远离那些排毒产品,尤其是那些添加了大量补充的产品。那

2020-03-17

研究揭示伊朗家犬在驯化过程中积累的变异

 基因组测序技术的进步为研究驯化过程中快速积累表型变异的遗传基础和历史提供了便利。位于西南亚的新月沃土地区是现有记录的大多数动植物的驯化地,并且有研究表明这个地区的品种犬和灰狼共享了很高比例的单倍型数量。为了进一步研究狗驯化过程的遗传基础,科学家对来自新月沃土东部的伊朗的3只狼和3只狗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共鉴定到大约一千二百万个单核苷酸突变位点(S

2020-03-12

发现一种新的HIV对于疾病的大流行意味着什么?

2020年2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科学家们近20年来首次发现了一种非常罕见的新型HIV毒株,这一消息最近迅速成为世界各地的头条新闻,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一发现对HIV的流行整体反应意味着什么?来自美国雅培公司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上发表了这一研究发

2020-02-23

重新利用蝎中的氯毒素,让CAR-T细胞靶向并杀死胶质母细胞瘤

2020年3月9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希望之城(City of Hope)的研究人员开发并测试了首个利用氯毒素(chlorotoxin, CLTX)引导T细胞靶向脑瘤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CAR-T)疗法,其中氯毒素是蝎毒中的一种成分。这家研究机构还开放了首个使用这种CAR-T细胞疗法的人体临床试验。相关研究结

20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