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发现变异新冠病毒
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统计,截至8日20时(北京时间8日19时),日本当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1565例,连续两天单日新增病例超过1500例。另据日媒当天报道,该国最新研究发现,6月中旬以来日本出现了变异后的、具有新型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统计数据显示,日本累计确诊47464例,累计死亡1042例。东京都8日新增确诊病例429例,累计确诊15536例。当天新增确诊病
日本研究机构澄清:日本流行毒株仅发生少量碱基变异
针对日本《读卖新闻》称6月以来在日本扩散的变异新冠病毒具有新型基因序列的报道,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专家9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邮件采访时表示,这一报道是误报,实际上日本目前的流行新冠病毒毒株只是发生了少量碱基变异。日本《读卖新闻》8日报道称,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最新研究发现,今年3月起日本疫情扩大,主要是由欧洲相关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导致,但在5月下旬
拟南芥自然变异响应氮浓度变化协调开花时间研究取得进展
开花是高等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关键发育阶段。选择在适宜时间完成开花转型,为植物繁衍后代、延续物种所必需,也是植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开花时间受外界环境包括营养因素和自身遗传因素的综合调控,并伴有复杂基因调控网络。氮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大量营养元素,氮营养水平可影响开花时间。但植物如何协调开花时间等自身发育过程,
《自然》发布迄今最大规模人类遗传变异体数据库
今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的最新一期如约上线,登上封面的主题是“基因组聚集数据库(gnomAD)”。这份由多国研究者联合发展起来的公开目录,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人体遗传变异体数据库,汇集了超过14万人的基因组测序或外显子组测序数据。在本期《自然》杂志上,一共发表了4篇相关论文。此外,在Nature Medicine、Nature Communic
国际gnomAD联盟发表4篇Nature论文和3篇Nature子刊论文,从多个角度探究人类遗传变异
2020年6月7日讯/生物谷BIOON/---在过去的8年里,基因组聚合数据库(Genome Aggregation Database, 简称gnomAD)联盟及其前身外显子组聚合联盟(Exome Aggregation Consortium, 简称ExAC)一直与世界各地的遗传学家合作,编篡和研究来自世界各地人群的12.5万多个外显子组和1.5万个全基因组
《自然》发现对身高影响最大的“矮个儿”基因变异
身高是如何决定的?无论是日常经验,还是近些年人类基因组测序的科学研究都告诉我们,遗传是决定身高的主导因素。 不过,身高是典型的多基因影响的性状。科学家们已经找出了几千个基因变异体与身高有关。但这些基因变异体中,每一个造成的身高差异大多只有1毫米左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而在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今天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麻
血管炎症和线粒体裂变异常之间的联系
人体中的绝大多数细胞都含有称为线粒体的微小“发电厂”,这些发电厂会产生许多用于日常活动的能量。就像动态的可再生资源一样,这些小电厂在不断分裂和聚集。裂变与融合之间的平衡对于健康尤其是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同种异体树突细胞疗法!美国FDA授予ilixadencel再生医学先进疗法(RMAT),治疗肾癌疗效强劲!
ilixadencel是一种通用型免疫触发剂,将来源于健康献血者的树突状细胞(DC)进行特别激活,可产生大量强有力的免疫刺激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