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一种发现人类基因组中结构变异的新方法消除了现有人类基因分型中存在的偏差
科学家们早就认识到,单一参考基因组不能代表人类的多样性,而且使用它给这些研究带来普遍的偏见。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和田纳西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终于有了一个实用的替代方案。
Nature:科学家绘制鹰嘴豆遗传变异的完整图谱
鹰嘴豆是世界上产量第三的豆类作物,全球范围内有50多个国家将鹰嘴豆作为重要口粮。但是鹰嘴豆相关的基础研究和育种实践还相对滞后。近期,包括中国在内的来自11个国家的科学家通过基因组测序技术,绘制了包含3366份样本信息的鹰嘴豆遗传变异完整图谱。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期刊,标题为“A chickpea genetic variation ma
Horticulture Research:酸浆属果实进化发育基因组变异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茄科酸浆属(Physalis)宿存花萼在受精后随浆果发育迅速膨大,形成“中国灯笼”或膨大花萼综合征(ICS)这一创新形态,包裹浆果。然而,酸浆属果实形态、生化特性及其起源背后的遗传基础有待探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贺超英研究组等合作完成了毛酸浆(Physalis pubescens syn. P. floridana)基因组的组
Omicron: 新冠病毒有史以来最糟糕的变异?没必要恐慌,天塌不下来
世卫组织举行紧急会议并向全世界拉响警报:将新冠病毒变异株B.1.1.529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并命名为Omicron(奥密克戎)。世卫组织指出,奥密克戎变异株由南非首次报告,初步研究表明,该变异株导致人体再次感染病毒的风险增加。Omicron被认为是迄今最凶猛的、有史以来最糟糕的新冠变异毒株,目前,英国、美国、瑞士、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研究了 3000 个中国人,科学家发现 2500 万新变异……
遗传变异特征的解析和遗传变异谱的构建是研究人口、人口历史、医学遗传学和基因型-表型关联的基础。自 2003 年第一次人类基因组信息发布以来,许多大规模的全基因组测序 (WGS) 项目率先在西方国家启动,生成了大量和多样化的人口遗传变异资源。这是因为从大队列 WGS 资源构建单倍型参考面板是促进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s)
让Omicron变异株无处潜逃!一次扩增,双重覆盖!华大智造ATOPlex V3.0 + DNBSEQ测序平台联合出击
目前,超强新冠病毒变异株Omicron(B.1.1.529)在全球快速蔓延,为疫情防控监测系统带来了巨大挑战。
河北疾控病毒所所长分析德尔塔变异株六大特点
辛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召开。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所长、主任技师齐顺祥在会上说,对于群众的日常防护,要针对这次疫情特点来进行分析。德尔塔变异株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转阴时间长,对疫情防控提出更大挑战。近期,国内多地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严峻复杂,不能有丝毫松懈。齐顺祥介绍,德尔塔变异株具有六大特点:1.传播速度快;
《自然》新研究证实,mRNA疫苗对德尔塔等16种变异新冠病毒有效
自新冠病毒德尔塔(Delta)变异株在世界多地流行,所谓的“突破性感染”——也就是接种疫苗后仍然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变多了。尽管总体数量并不多,但还是引起了人们对疫苗保护效果的疑惑:对于新出现的变异毒株,现有的新冠疫苗可以提供广泛的保护吗?日前,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以“加速预览”(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的形式在线发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开发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冠病毒虚拟变异评估和预警系统正式上线发布
随着全球新冠疫控的持续,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在流行过程中持续发生变异,对变异造成的功能影响日渐成为关注的焦点。目前,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发现了包括Alpha、Beta和Delta在内的多种感染力增强的变异毒株,尤其是关键位点积累的氨基酸变异,极大地改变了病毒的免疫学特征,增加了病毒免疫逃逸的风险,可能会降低现有疫苗、抗体、药物等疫情控制方法的保护性,影响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