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聚集诱导发光纳米仿生机器人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蔡林涛、副研究员张鹏飞、研究员龚萍、博士邓冠军等,与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唐本忠以及湘潭大学教授陈华杰合作,研发出一种基于聚集发光元件的AIE纳米仿生机器人系统,用于血脑屏障穿越及脑胶质瘤靶向诊疗。相关论文以Natural-Killer-Cell-Inspired Nano

2020-09-07

新型近红外二区发光量子点生物标记研究取得进展

 近红外二区发光(950-1700 nm)在生物体内散射低、组织穿透深且成像分辨率高,在分析化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近红外二区无机量子点由于发射波长可调、吸收截面大和量子产率高等特性受到广泛关注。目前主要研究的近红外二区量子点为II-VI族和IV-VI族半导体材料,如CdSe、CdTe和PbSe,但其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如Cd2+和Pb2

2020-08-29

ACS Sensors:组合使用棉线、发光蛋白和智能手机摄像头就可检测一滴血中的抗体浓度

2020年6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为了保护身体,免疫系统制造出一种被称为抗体的蛋白质,用来抓住感知到的威胁,不论这种威胁是HIV、新型冠状病毒,还是像自身免疫性疾病那样,这种威胁是身体本身的一部分。在一项新的概念验证研究中,来自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和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新的系统,它利用棉线、发光蛋白和智能手机摄像头的组合,在几分

2020-06-30

Sci Rep:生物学家利用新技术使活精子发光

2020年2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 /--雌性昆虫如何在交配后的几个月内保持精子的活性?这是由应用动物学系主席Klaus Reinhardt教授领导的精子生物学家们关心的一个中心问题。现在科学家们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第一个有希望的结果。Cornelia Wetzker博士从癌症研究中借用了一种创新的无标签技术来

2020-02-18

一种发光鱼靠进食海萤“点亮”自己

 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海洋中一种身体会发光的拟单鳍鱼自身并没有发光基因,而是通过进食发光浮游生物来获取能发光的蛋白质。这是科研人员首次发现这种“偷盗蛋白质”现象。日本中部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分析了拟单鳍鱼这种会发光的海鱼,发现它发的光来自一种名为荧光素酶的蛋白质,而其自身没有合成这种蛋白质的基因。分析显示

2020-01-14

【日本人与诺贝尔奖】下村侑:查明水母发光物质,让蛋白质动作可见

高中时遭遇核爆海中漂浮的水母根据种类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发光功能,到水族馆就能看到水母在黑暗环境中发光的样子。水母是如何发光的呢?下村侑查清了这种机制,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现场留下了革命性的成果,并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下村出生于京都,由于父亲工作调动的原因,曾辗转居住于日本各地。高中时在长崎市遭遇了原子弹爆炸。因为是在战争期间,无法升入自己心仪的大学,下村

2019-12-09

中国科学家合成新型纳米发光材料有望用于肿瘤光动力治疗

 日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降雨强研究组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沙印林课题组合作,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纳米发光材料,基于该类金纳米簇的双光子动力疗法具有空间选择性高,安全、高效,不需要避光期等优点,在肿瘤治疗尤其是脑胶质瘤、实体瘤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转化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2项,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纳米科技期刊《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 Nano)上。降雨强

2019-11-21

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发光有什么用?

2019年8月28日讯 /生物谷BIOON /——当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你可能并不确定你看到了什么。但你凝视着闪烁的光的方向,它又出现了--傍晚的第一只萤火虫。如果你生活在萤火虫的栖息地,很快就会有数十甚至数百只萤火虫飞来飞去,发出神秘的信号。萤火虫--在美国很多地方被称为萤火虫--既不是苍蝇也不是虫子。它们是软翅甲虫,与点击甲虫和其他甲虫有亲缘关系。它们生物学中最引人注目的方面是它们能发光--这种

2019-08-28

我国科学家在炎症超声/生物发光成像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炎症是一种免疫反应,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各种炎症性疾病。目前临床检测使用的发光试剂鲁米诺能与炎症区域产生的髓过氧化物酶(MPO)进行发光反应,从而实现对炎症的生物发光成像。然而,鲁米诺发射的蓝光波长较短,只能用于表皮组织炎症的检测。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的支持下,北京大学戴志飞研究团队制备了一种掺杂了两种亲脂染料的纳米泡(NBs),这种新型纳米泡不仅能够用于超声造

2019-06-07

化学发光POCT会革了谁的命?

  Point-of-care testing (POCT)被称为即时检验或床旁检测,其定义为在护理点或附近的医疗诊断检测。与之相对的是医学中心实验室检验(检验科),实际上医院大部分的样本都是通过中心实验检测的,从病人护理点即采血点收集标本,送到医学中心实验室检测,再将结果反馈到病人医生,整个过程需要等待数小时或数天。而POCT无需通过中心实验室进行,直接在病人护理点采集样本,

201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