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FFAR4是一个潜在的急性肾损伤药物靶点

急性肾损伤 (AKI)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潜在威胁生命的疾病,其特征是尿量减少,血清肌酐显著上升,或两者兼而有之。10%-15%的住院患者发生AKI,其发生率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超过50%。

2022-12-31

The Lancet HIV:终身逆转录病毒疗法或能阻断HIV的母婴传播风险

来自瑞典卡罗琳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抗病毒药物几乎完全降低了母亲将HIV病毒传播给后代的风险,即使在坦桑尼亚这样一个HIV高发的低收入国家也是如此。

2022-12-26

默沙东新冠病毒口服药物利卓瑞®(莫诺拉韦胶囊)在华获应急附条件批准!

莫诺拉韦是全球首款获批的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目前已在40多个国家或地区获得上市许可或紧急使用授权,包括美国、欧盟、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

2022-12-30

Cancer Discov:一种新型的KARS药物或有望治疗人类胰腺导管腺癌

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攻击难以靶向作用的致癌基因突变KRAS(在近乎30%的人类癌症中都存在)的小分子抑制剂或能成功促进胰腺癌临床前模型机体中的肿瘤萎缩并阻断癌症的生长。

2022-12-20

海洋所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优质虫的经济微藻新种质

近日,中科院海洋所藻类生理过程与精准设计育种研究团队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新种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了抗虫且油脂含量高的海洋硅藻--三角褐指藻

2022-12-19

Nature子刊:甘薯虫遗传基础解析方面取得进展

农业上尚无小象甲甘薯抗性品种培育。该研究创制的种质在显著提高抗性的同时并未降低品种原有产量和品质,推进了甘薯小象甲抗性种质开发利用的研究。

2022-12-08

首个国审棉花黄萎病品种中植棉2号基因组被破译

近日,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经济作物真菌病害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在《分子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上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国审棉花抗黄萎病品种

2022-12-12

更“快”的肿瘤新抗原质谱鉴定技术, 加快特异性抗体的研发

今天介绍的文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以TP53突变产生的新抗原为靶点,研发了一种双特异性抗体,该抗体可以提高肿瘤细胞与T细胞的结合效率,进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效果。

2022-12-05

研究揭示ScAPD1-like基因黄萎病功能和抗病分子调控机制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天然纤维材料。棉花黄萎病俗称“棉花癌症”,严重影响棉花质量和产量,每年经济损失达15-20亿元。

2022-12-05

科研人员解析功能锌指蛋白类转录因子GmZFP7调控大豆异黄酮积累的分子机制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研究发现一个双功能锌指蛋白类转录因子GmZFP7可正向调控大豆异黄酮积累,为大豆异黄酮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新植

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