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高分辨成像技术揭示抗体免疫激活新机制
2018年2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荷兰Utrecht大学以及Leiden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者们通过成像的技术解析了关键免疫系统激活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免疫系统能够通过两种方式激活。这一发现对于设计靶向癌症或感染的疗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文章发表在最近一期的《Science》杂志上。当免疫系统检测到入侵的微生物的时候,抗体将会快速启动保护效果。而抗体行使功能的关键又在
CRISPR/Cas技术最新进展:保持DNA完整而又激活靶基因
小编推荐会议:2018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研讨会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系统因其操作简便、能高效精准的在特定位点对DNA进行切割和编辑,近年来一直是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CRISPR/Cas是细菌和古细菌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性免疫防御机制,用来对抗病毒和外源DNA的入侵。其中Cas (CRISPR associated protein)是一种核酸内切酶,在含有与靶标DNA互补序列
科学家开发出能加速机体伤口愈合的新技术!
2018年2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乌普萨拉大学和圣路易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加速伤口愈合的新方法,研究人员利用乳酸菌作为载体来产生并且向机体伤口部位运输人类趋化因子;该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局部使用的概念,而这以技术或将给生物药物研
日本科学家开发出了头发快速再生的新技术
2018年2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Biomaterial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横滨国立大学(Yokohama National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能快速生长毛囊的新方法,未来或许有望彻底解决人们的脱发问题。图片来源:Yokohama National University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硅胶容器中的两种细胞培养出了毛囊,
新技术帮助恢复大脑的血液流动
2018年1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年来,技术的爆炸性进步让我们对于修复中风或动脉阻塞导致的大脑血流不畅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历史上,显微技术的突破使得医生们能够进行精细的手术操作,从而能够准确清除动脉的堵塞物以及导致中风的血块沉积。而如今,医生们又实现了微创血管手术操作。血管内手术操作并不需要制造开创性的伤口。医生们使用微型管达到大脑血管内部,之后,从微型管的尖端搭建支架或其它设备
应用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分析肺癌中lncRNAs的细胞和亚细胞定位
——原文来自ACD官微授权亮点免疫组化(IHC)等传统组织蛋白原位检测方法不适用于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的可视化,但RNAscope® RNA原位杂交技术可以在完整的形态背景下检测单细胞水平lncRNA表达。下述研究利用RNAscope®技术检测了肿瘤组织中几个lncRNAs并分析了该其与基质细胞的关系。这项研究表明,RNAscope®检测技术可:· 原位检测肺
Cell Rep:新技术帮助揭开心脏病的发病原因
2018年1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项研究利用新型技术解开了细胞间相互交流的秘密:来自剑桥大学等高校的研究者们利用一种新的方法对细胞内部一种叫做“nanodomain”的信号站进行了深入的认识。他们认为这项技术能够有助于理解人类严重的疾病,例如心脏病等的发生原因,以及提供潜在的治疗手段。Nanodomain事实上是驱动机体重要生理反应的关键,同时也是各种疾病发生的原因。到目前
科学家开发出能有效检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新技术
2018年1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能检测人类细胞中RNA或蛋白质分子的新型检测技术,该技术能够准确鉴别出诱发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病毒性感染,通过利用简单的鼻拭子,这种检测技术或许能成为一种快速廉价的手段来帮助诊断呼吸道病毒性疾病。图
科学家利用纳米颗粒开发出可快速准确进行癌症诊断的新技术
2017年12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利用发光纳米颗粒开发出了一种高效的方法来检测微小肿瘤,同时还能对肿瘤的扩散进行追踪,这种新技术或有望对癌症进行早期诊断,并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出具有更高准确性的癌症疗法。图片来源:Harini Kantamneni an
微生物学重大创新技术:混合培养
TM:微生物混合培养前景可期(综述)Trends in Microbiology[IF:11.020]① 自微生物学建立以来一直受到单纯培养的限制,而混合培养模式的出现为了解微生物开辟了另一条途径,也对微生物生态、共生、病理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② 而从纯培养到混合培养的转变主要依赖于三项技术的进步:微流体技术,下一代3D生物打印,单细胞代谢组学;③ 这些技术的进步有望在未来实现涉及三种及以上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