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疫苗研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与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在寨卡病毒疫苗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是一种主要由蚊虫传播的病原。2015年,巴西暴发寨卡疫情并迅速在南美和中北美蔓延,进一步扩散到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2月,我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例被报道。寨卡感染能够引起格林巴利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可致胎儿发育缺陷形成新生儿的小头
Sci Immunol:I型干扰素介导了寨卡病毒引发的妊娠综合征
2018年1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发表在《Science Immunology》杂志上的一篇文章,I型干扰素或许介导了由寨卡病毒引发的妊娠期综合征。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的Laura J. Yockey等人建立了先天寨卡病毒感染模型,并且研究了I型干扰素在介导病毒的感染或抑制疾病的发展过程的作用。作者首先给I型干扰素受体缺陷型的母鼠感染寨卡病毒,之后将其杂合子的雄鼠交配。这样一
卡博替尼获批用于晚期肾癌一线治疗
12月19日,Exelixis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CABOMETYX?(cabozantinib,卡博替尼)片剂用于晚期肾细胞癌(RCC)扩大适应症治疗的申请。RCC属于成人肾癌患者最常见的发病类型。FDA对CABOMETYX授予的优先审评以及本次的批准决定是基于在未接受过治疗的RCC患者中进行的2期随机试验CABOSUN数据。试验结果显示,与现今标准疗法舒尼替尼相比,使用卡
《自然·通讯》:研究揭示肠道菌群影响阿卡波糖降糖药疗效好坏
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获悉,医院宁光院士团队和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同样用阿卡波糖治疗糖尿病,B肠型肠道菌群的人群明显效果更好,降低体重、降脂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情况更为明显,并揭示了其中的原因。令人欣喜的是,中国人群中,B肠型肠道菌群的人群比例更高。长期以来,阿卡波糖(小肠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医生在临床中发现,相
寨卡病毒研究进展一览
2017年12月10日/生物谷BIOON/---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寨卡病毒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1. Lancet:灭活寨卡病毒疫苗具有安全性以及免疫原性最近三项临床I期试验结果分别表明,一种叫做ZPIV(Zika purified inactivated virus)的疫苗在受试者体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免疫原型。该临床试验是由来自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WRAIR)的科学
Lancet:灭活寨卡病毒疫苗具有安全性以及免疫原性
2017年12月7日/生物谷BIOON/---最近三项临床I期试验结果分别表明,一种叫做ZPIV(Zika purified inactivated virus)的疫苗在受试者体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免疫原型。该临床试验是由来自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WRAIR)的科学家们领导完成的。WRAIR与来自HIH的研究者们共同完成的这项试验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Lancet》杂志上。 “目前我们急
BD与麦瑞通医疗达成协议,出售BD及巴德部分产品线
上海2017年11月21日电 /美通社/ -- 11月16日,BD 全球正式宣布与 Merit(麦瑞通)医疗系统公司达成最终协议,出售 BD 的软组织核心穿刺针活检产品线。作为协议的一部分,Merit 医疗还将收购巴德 Aspira® 胸腔引流和腹腔引流系统。2017年4月,BD 宣布240亿美金收购巴德,与 Merit 医疗的该项协议将从
Molecular Genetics:寨卡病毒侵染发育中大脑的分子机制
2017年10月28日/生物谷BIOON/---最近,来自USCD的研究者们发现寨卡病毒能够从母体传播到胎儿体内。有意思的是,这种传播方式会导致胎儿大脑产生最早的抵抗寨卡病毒侵染的防御机制。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Human Molecular Genetic》杂志上。“在大脑中,星形胶质细胞将会行使巨噬细胞的功能,进而清除病原体以及被感染的受损细胞或碎片。我们的发现表明寨卡病毒能够感染这些早期
我国科学家证实寨卡病毒发生单个突变导致婴儿出生缺陷
图片来自NIAID。2017年10月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安徽医科大学和泰山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道,寨卡病毒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直到最近才开始导致出生缺陷,这是因为这种蚊媒病毒可能在2013年获得一种突变。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9月28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single mutation in the p
Science:中国科学家破解寨卡病毒引发小头症之谜
为什么寨卡病毒会引发严重的小头症?中国科学家28日说,一个氨基酸位点上的突变导致寨卡病毒的毒性显着增加,进而引发小头症。中国军事医学研究院秦成峰团队联合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执恒团队等共同完成了这项研究,论文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寨卡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最早于1947年在乌干达被发现,但直到2015年在南美大规模暴发流行,导致胎儿小头症发病率急剧上升,才引起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