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单细胞(single cell)取样问题多?单细胞分离技术讲解

上次烈冰(NovelBio)带来的“单细胞测序困难重重——细胞消化悬浮方案”反响不错,受到了众多老师的关注和认可。今天烈冰就再次跟大家聊一些单细胞实验技术的具体操作问题,讲讲单细胞测序(Single-Cell Sequencing)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单细胞的分离。    接下来,我们以NovelBio实验室在实战项目中做过的一些样品为例,按照不同组织/细胞

2018-09-30

Nature:利用CRISPR/Cas系统开发出一种存储转录事件的细胞记录设备

2018年10月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系统开发出一种新的记录设备:它产生的DNA片段能够提供关于某些细胞过程的信息。在未来,这种细胞存储设备甚至可能用于诊断中。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10月3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ranscriptional recording by CRIS

2018-10-05

研究揭示植物精细胞谱系发育的分子路径

   植物的精细胞谱系(sperm cell lineage)发育过程十分独特。在此过程中,单倍体小孢子经过不对称有丝分裂产生一个较大的营养细胞和包裹其中的较小的生殖细胞,然后生殖细胞继续分裂形成两个精细胞。精细胞谱系发育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有序地调节不同阶段细胞的命运和定向发育、以建立这种独特的发育模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台研究组分离了番茄小孢子、生殖细胞和精细胞;

2018-09-10

单细胞RNA性能分析新方法

  人体由130亿个细胞按不同功能、分门别类顺序组成,每个细胞都有其独特的分子“指纹”,即使是坐落于同一族群之中的细胞也可以彼此不同。并且它们的活动也会随时间变化。单细胞分析工具的应运而生就是为了解决细胞-细胞间非均质的复杂机制。正如德国慕尼黑大学(LMU)分子生物学家Wolfgang Enard教授在他们新发表的论文写道“单细胞技术对生命科学来说是一场变革,”他的课题组利用这

2018-08-27

利用sci-CAR方法同时分析上千个细胞中的转录组和染色质可接近性

2018年9月6日/生物谷BIOON/---不同细胞类型的基因组可能是相同的,但是它们的表观基因组和转录组不是相同的。表观基因组由一组影响每个细胞的基因组发挥何种功能的标记组成,而转录组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细胞内所有转录产物的集合。转录产物经翻译后会产生蛋白。在RNA转录过程中,细胞仅能够接近它们的染色质包装的双链基因组的某些部分。鉴于这种接近在不同细胞类型之间存在着变化,因此染色质可接近性有

2018-09-06

研究人员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骨关节炎发病机制

  骨关节炎是目前世界上广泛发生的软骨退变疾病。我国研究人员近期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发现了与骨关节炎软骨退变有关的新的细胞亚型及其分子标志物。据悉,这一研究有助于揭示骨关节炎软骨退变发病机制,将为骨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这一由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汤富酬课题组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王岩课题组联合攻关取得的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风湿病学权威杂志《风湿病学年鉴》在线发表。

2018-08-27

转录因子调控水稻细胞壁合成机理研究获进展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细胞壁的组分是木质纤维素,它们提供了茎秆的支撑力和防御能力,同时作为最重要的生物质能源,秸秆的降解和转化也一直受到关注。转录因子是水稻农艺性状形成的一类重要调控因素,涉及产量、株高、生育期等,但如何影响水稻细胞壁的合成鲜有报道。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吴跃进课题组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课题组合作,前期通过重离子诱变获得一个转录因

2018-08-25

首次构建出哺乳动物单细胞染色质可接近性图谱

2018年8月26日/生物谷BIOON/---科学家们对DNA缠绕和包装到所谓的染色质中的方式感兴趣,这是因为这会影响每个细胞中可用到的遗传信息。DNA就像串在一根绳子上的念珠。在这些分子“念珠”移动的地方会有空间形成,这样蛋白就能够访问和“读取”遗传信息。这种状态或者说这种基因组特征就是染色质可接近性(chromatin accessibility, 也译作染色质开放性)。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

2018-08-26

单细胞测序困难重重——细胞消化悬浮方案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NGS,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的迅猛发展和普及,走在生命科学前沿的研究者们几乎都在谈论Single-Cell Sequencing对于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意义以及价值。无论是肿瘤、发育、神经科学,还是血液免疫或者其他领域,生物学研究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单细胞时代(Single Cell Era),我们的视野越来越精准,从一块组织转

2018-08-16

单细胞药敏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上海长海医院病理科副主任何妙侠教授分享了病理精准诊断的发展趋势,分析了传统方法面临的困难,并分享了最新的技术进展。从2006年第一种肿瘤预防疫苗获批到如今细胞免疫疗法和基因疗法如火如荼,肿瘤的临床治疗已经全面进入了诊断和治疗高度衔接融合的精准医学时代。这对病理医生从病理诊断的精准性到病理技术的精准性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肿瘤是复杂的系统性疾病,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和进展差异,这普遍存在于患者间、肿瘤组织

2018-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