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Nano:自组装纳米丝加强药物运送能力
2012年10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尽管大多数开发的作为药物运送工具的纳米颗粒是球形的,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着圆柱形的纳米颗粒在两个目标上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在血液中存活足够长的时间以便达到它们的预定目标,同时穿过细胞壁以便将它们携带的药物运送到肿瘤细胞内部。
Nature:首次证实核酶相互协作能够更快地自我重新组装
2012年10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美国几所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在实验室中断裂的RNA片段能够相互协作来自我重新组装。这种发现提示着早期生命开始于RNA分子之间的协作,从而最终导致合作性复制。 这项研究基于化学家Manfred Eigen提出的数学理论。他认为早期的RNA不能从短链分子成功地进化出来,因此它们必须需要帮助。他说,这种帮助可能来自于这些分子之间的协作。
Angew Chem:首次开发出自组装的纳米颗粒进行抗肿瘤的热化疗
2012年10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过去几年,人们对利用体外刺激物控制的靶向纳米颗粒(targeted nanoparticle)用于肿瘤治疗的潜力越来越感兴趣。更具体地说,人们大量关注将来自体外的近红外光(near-infrared, NIR)作为一种理想的方法来激发纳米颗粒。近红外光最少被皮肤和组织吸收,因而能够以一种非侵入的方式穿入深部组织。
小麦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农业科学院、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建的“小麦玉米周年持续高产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启动仪式在山东农业大学举行。此举是参建单位为了贯彻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简称“2011计划”)的重要举措。
Cell Stem Cell:协同响应基因调节白血病干细胞增殖和存活
2012年9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白血病干细胞(LSCs)代表骨髓性白血病细胞中独特的一部分肿瘤细胞。它们细胞周期活性低,针对治疗的抵抗性强。为了更好地探究LSCs的主要特性,本研究基于不同癌基因之间的协同效应对白血病干细胞进行了综合分析。 研究者推测,被称为"协同响应基因(CRGs)"的一群基因可能调节LSCs的增长和存活。
Cell Rep:上海巴斯德所等FOXP3蛋白复合体组装研究获进展
乙酰化调节FOXP3复合体装配:去乙酰化抑制剂Nico和TSA处理的HA-FOXP3+ Jurkat T 细胞核抽提物中FOXP3蛋白复合体总分子量变小。 6月14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子刊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所、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Structural and Biological Fea
太原正式启用区域协同急救网络系统
太原2013年2月8日电 /美通社/ -- 在中国公共卫生史上,首次由政府推动建立的胸痛中心和区域协同急救网,近日在太原投入运行。该项目作为太原市政府及太原市卫生局2013年的惠民工程,由太原市120急救中心与太原市中心医院、太原武警医院、解放军264医院建立的三个胸痛中心组成,并由其辐射太原城区。
Structure:最新研究阐释细胞极化因子Par-3组装机理
6月4日,Structure杂志在其最新的一期上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冯巍研究员与孙飞研究员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该项研究成果综合了蛋白质晶体学、低温电镜三维重构技术、原子力显微镜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深入系统地研究了细胞极化发生因子Par-3 N-端结构域自组装的分子机理。研究发现,Par-3 N-端结构域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首尾相接,螺旋上升的组装结构。
:NF-κB抑制剂与紫杉醇协同用药提高后者抗肿瘤效果
紫杉醇是重要的抗肿瘤天然药物之一,通过抑制微管蛋白解聚,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并最终导致肿瘤细胞凋亡。NF-κB通路与微管蛋白在肿瘤疾病网络中紧密相连。研究证实,将NF-κB抑制剂与紫杉醇协同用药可有效提高紫杉醇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