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揭示Wnt和TGFβ信号协同调控与个体大小相关的生物行为
多细胞动物中生长和模式化(patterning)的协调,造成了组织、器官乃至个体形态和大小的差异。组织的大小与功能是有关系的,但是协调大小和功能之间关系的机制仍不清楚。2019年8月15日,来自美国Stowers研究所的Alejandro Sánchez Alvarado团队在Nature上发表文章Wnt and TGFβ coordinate growth and patternin
你对恋爱的心态如何影响你的爱情?
2019年8月22日讯 /生物谷BIOON /——如果你听了很多情歌,和"专家"约会,或者一头钻进浪漫小说,你可能会认为我们命中注定要找到那个特别的人--你的灵魂伴侣。但是你怎么知道你是否找到了"真命天子"呢?鸟儿会唱歌吗?你会看到烟花或流星吗?对于那些还没有找到"真命天子"的人,你应该继续寻找吗?对过去20年人际关系科学的研究表明,保持一种"命中注定"的心态--我们都注定要找到一个完美无缺的理想
植物细胞扩展与细胞壁加厚协同调控研究获进展
植物为膨压驱动的可塑性固着生长模式。植物的生命活动取决于细胞的分化、增殖、生长和成熟等过程。细胞壁作为植物细胞特征性结构,参与了植物生命活动的众多方面,尤其在细胞形态与功能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植物细胞生长包括细胞扩展和细胞壁加固两个过程。细胞扩展需要松驰细胞壁,而细胞扩展过程中细胞壁需要加固以维持细胞一定的形态、大小与功能。为此,植物需对细胞扩展和细胞壁加固进行精准协调。但植物细胞生
技术创新与协同发展——第四届全球华人遗传学大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恰逢国际著名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谈家桢先生诞辰110周年,8月23日至25日,第四届全球华人遗传学大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海内外华人遗传学家齐聚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围绕“遗传学:技术创新与协同发展”的大会主题,就人类遗传与表型组学、生殖发育与干细胞生物学、植物遗传与农业科学、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基因编辑与前沿技术等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把脉国际遗传学发展趋势。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出席
研究建立力-电协同驱动的细胞微流控培养腔理论模型
细胞培养液在微流控生物反应器中受到外界物理场(如压力梯度或者电场)作用流动而产生流体剪应力,并进一步刺激种子细胞调控其内部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的分化和生长,这个过程在自然生命组织内的微管中亦是如此。考虑到细胞培养微腔隙中液体流动行为很难实验量化测定,理论建模分析是目前可行的研究手段。太原理工大学王兆伟等通过研究建立了矩形截面的细胞微流控培养腔理论模型,将外部的物理驱动场(压力梯度与电场)与培养
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成立
5月31日,记者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9年科技论坛暨第二十五届科研年会上获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成立了“医学创新研究院”。同时,还启动了“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在致辞环节,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希望,北医三院能够充分利用学院路的地缘优势,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与产学研结合,激发医学创新的新活力,共同突破关键共性技术、颠覆技术、
Cell:埃博拉病毒患者体内抗体与病毒存在协同进化
2019年5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2014年在埃默里大学医院接受护理的四名患者的免疫反应的详细研究,埃博拉感染幸存者产生的抗病毒抗体在恢复后继续发展和改善。其中,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即被认为是保护某人免受致命感染的关键,在他们离开医院几个月后才出现在患者的血液中。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几个具有潜在治疗剂的患者衍生抗体的例子。该研究结果可以建立疫苗接种后免疫保护的基准,并对抗病毒疗法
研究揭示蓝光信号与油菜素甾醇信号协同调控植物开花的新机制
4月23日,New Phytologist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刘宏涛研究组题为BES1 regulated BEE1 controls photoperiodic flowering downstream of blue light signaling pathway in Arabidopsis 的研究论文,论文揭示了CRY2介导的蓝光信号和内源
清华李梢课题组封面报道炎癌转化网络协同效应,阐释中药协同干预机制
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总体呈逐年升高趋势,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均是我国五大常见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肿瘤前列。从生物分子网络角度来认识炎癌转化和肿瘤发生的内在机理,有助于克服以往单靶标研究模式的局限,从一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肿瘤的精准预防,促进肿瘤“治未病”。然而,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构建炎癌转化的生物分子网络,进而以网络为靶标实施有效干预、导向药物发现?这一问题也是复杂疾病防治的共性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迁安)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12月8日,“生物健康产业与健康养殖(中国·迁安)创新论坛暨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迁安)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仪式”在河北省迁安市举行。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刘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马树恒等多名专家以及相关投资机构、企业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在论坛开幕式上,刘成果表示,钢铁之城迁安正在寻求转型,需要找到新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