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白叶枯病菌新型主效TALE蛋白”一箭双雕”激活水稻抗感病性的机制
上述结果表明,Tal6b/AvrXa27A是一种新型的主效TALE,具有无毒性(avirulence)和毒性(virulence)双重功能,能同时靶向抗病基因Xa27和感病基因OsSWEET11a。
Nature子刊:徐升团队开发全集成可穿戴超声贴片,实现对运动目标深部组织的长期监测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可以检测运动中生理数据的全集成自主可穿戴式超声系统贴片——USoP。这种全集成的无线传感系统包含一个微型化柔性电路,以及一个超声换能器阵列,可以跟踪移动目标并自动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Nature子刊:徐升团队开发可拉伸超声设备,实现对深层组织的三维监测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为了填补目前的技术空白,徐升团队开发了一种具有器件工程和成像算法进展的可拉伸超声阵列。该设备采用新的微加工工艺,可以实现优异的换能器机电耦合。相干复合成像策略可以实现精确的位移计算,
Redox Biology: 高通量药物筛选确定白藜芦醇为肝脏SELENOP表达的抑制物
必需的微量元素硒(Se)是支持和维持硒蛋白生物合成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以硒半胱氨酸(Sec)或硒蛋氨酸(SeMet)的形式整合到蛋白质中,后者在AUG密码子上随机发生,而前者是一个严格调控的过程。
微生物研究所白逢彦研究员获 Johanna Westerdijk 奖
该奖项是荷兰皇家科学院(KNAW) Westerdijk 真菌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原CBS)评选和颁发的科学奖,用以奖励对CBS菌种保藏做出突出贡献并在真菌学研究生涯中成就卓著者。
施雪涛团队开发人工白膜,修复阴茎损伤并恢复正常勃起功能
早在2020年6月,施雪涛教授、俄克拉荷马大学毛传斌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安庚教授等就曾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发表论文,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利用干细胞及3D打印技术
葡萄白藜芦醇合成调控机制研究获进展
白藜芦醇是具有芪类结构的多酚类化合物,能够提高植物抵御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能力,对人体也具有保健作用。葡萄是少数能够合成白藜芦醇的植物之一,也是获取天然白藜芦醇的重要来源。
西湖大学白蕊、复旦大学江一舟等人获2022达摩院青橙奖百万奖金
他们平均年龄仅33岁,六成来自基础学科,均已在重大科研攻坚中挑起大梁,作为青年一代的科研“摘星人”,他们敢想敢为、舍我其谁,不断向世界级科研难题发起挑战。
鲁白:困境下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如何寻找出路
在新药创始人俱乐部第七届年会,清华大学终身教授、福贝生物创始人、NDFC副会长鲁白作开场主旨报告,题为“困境下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