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天士力治疗2型糖尿病化学1类新药获批临床试验

 天士力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江苏帝益近日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化学1类新药TSL-1806胶囊《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并将于近期开展临床试验。药品名称:TSL-1806剂型:胶囊规格:100 mg申请人: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受理号:CXHL2000413通知书编号:2020LP00664注册分类:化药1类审批结论:根据

2020-11-05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2020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已决定将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病原学研究所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博士以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A. Doudna博士,以表彰她们在基因编辑领域的贡献。

2020-10-07

深度解读: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2020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已决定将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病原学研究所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博士以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A. Doudna博士,以表彰她们在基因编辑领域的贡献。

2020-10-07

植物萜类化学防御与形成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萜类化合物是天然产物中最大的类群,结构多样、活性广泛,具有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植物合成萜类化合物目的通常被认为是调节其自身生长发育(如植物激素赤霉素、脱落酸和独脚金内酯)以及抵御各种生物胁迫(如昆虫拒食剂印楝素和除虫菊酯)。倍半萜为萜类化合物中的一个重要家族,具有丰富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功能双重多样性。其中,杜松烯类倍半萜由于其独特的活性与功能受到

2020-09-23

Nat Methods:多巴胺感受器揭示大脑的化学信号

2018年,近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健康分校的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dLight1”的基于荧光蛋白的生物传感器。这一种高特异性传感器可检测多巴胺,即神经元释放的一种可向其他神经细胞发送信号的化学分子。与先进的显微镜结合使用时,dLight1可提供高分辨率,实时成像的活体动物多巴胺时空释放特征。

2020-09-16

Mol Cell:首次成功绘制出感染SARS-CoV-2的人类细胞中所有通讯通路的完整图像 有望帮助开发靶向性COVID-19新型疗法

2020年9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细胞内的信号传递过程中(比如刺激细胞生长或诱发细胞代谢过程),磷酸基团或许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生化角色,通常情况下,磷酸基团会吸附蛋白蛋白质上或被移除用来控制蛋白质的活性,在这一过程中,蛋白质的改变会诱发级联信号发生一系列改变,而其目标通常是细胞核,因为基因会在细胞核中可开启或关闭。图片来源:Pixabay

2020-09-10

研究人员完成目前最长线性聚糖—128聚糖的化学全合成

 细菌表面的脂多糖(简称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其多糖大都具有诱导炎症的效应,是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近年来,意大利科学家Molinaro等人通过研究在欧美人群中常见的一种肠道共生菌——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s vulgatus mpk),发现该拟杆菌表面的脂多糖起到调节小鼠免疫反应的作用,使得小鼠具有预防炎症性肠病的能力

2020-08-26

冠状病毒的流行压力如何改变大脑中的化学物质?

2020年8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几个月以来,很多国家的人群都经历着COVID-19的流行和扩散,那么COVID-19的流行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研究者认为,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我们大脑对压力的反应可能会发生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是否能够反映其大脑的变化呢?大脑的前额叶皮层控制着智慧和判断力,当其处于“离线”状态时,这些原始的大脑

2020-08-20

Chem: 理解SARS-coV-2的表面化学性质有助于疫苗的开发

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SARS-CoV-2病毒的表面化学特征,以减少传播并加速疫苗设计。

2020-08-14

Nat Nanotechnol:研究揭示细胞远距离通讯的新机制

2020年7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UIC)研究人员的新发现,细胞外的囊泡(细胞释放的纳米颗粒)可以像汽车在车流中进进出出那样快速移动,在细胞外充满障碍物的环境中导航。他们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上的研究结果,是有效利用细胞外囊泡(EVs)作为治疗疾病(如肺损伤和癌症)的关键第一步。尽管EVs

20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