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Systems:计算机技术帮助优化细胞培养条件
细胞疗法是产生针对患者的个性化细胞的强大策略,可治疗多种疾病,包括心脏病和神经系统疾病。但是,细胞疗法应用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在实验室中保持细胞存活并保持良好状态。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2020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已决定将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病原学研究所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博士以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A. Doudna博士,以表彰她们在基因编辑领域的贡献。
深度解读: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2020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已决定将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病原学研究所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博士以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A. Doudna博士,以表彰她们在基因编辑领域的贡献。
PNAS:利用计算机建模揭示新冠病毒如何导致一些患者出现严重的炎症
2020年10月7日讯/生物谷BIOON/---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导致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和西达赛奈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解决了今年3月首次提出的一个谜团:为何一些COVID-19患者会出现严重的炎症?这项研究展示了SARS-CoV-2刺突蛋白(S蛋白)的分子结构和序
植物萜类化学防御与形成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萜类化合物是天然产物中最大的类群,结构多样、活性广泛,具有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植物合成萜类化合物目的通常被认为是调节其自身生长发育(如植物激素赤霉素、脱落酸和独脚金内酯)以及抵御各种生物胁迫(如昆虫拒食剂印楝素和除虫菊酯)。倍半萜为萜类化合物中的一个重要家族,具有丰富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功能双重多样性。其中,杜松烯类倍半萜由于其独特的活性与功能受到
Science:计算机设计的小蛋白可高效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2020年9月19日讯/生物谷BIOON/---SARS-CoV-2是导致新冠肺炎(COVID-19)的冠状病毒。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和乔治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计算机设计的小蛋白(miniprotein)可以保护实验室培养的人细胞免受SARS-CoV-2感染。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9月9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De n
Nat Methods:多巴胺感受器揭示大脑的化学信号
2018年,近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健康分校的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dLight1”的基于荧光蛋白的生物传感器。这一种高特异性传感器可检测多巴胺,即神经元释放的一种可向其他神经细胞发送信号的化学分子。与先进的显微镜结合使用时,dLight1可提供高分辨率,实时成像的活体动物多巴胺时空释放特征。
研究人员完成目前最长线性聚糖—128聚糖的化学全合成
细菌表面的脂多糖(简称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其多糖大都具有诱导炎症的效应,是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近年来,意大利科学家Molinaro等人通过研究在欧美人群中常见的一种肠道共生菌——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s vulgatus mpk),发现该拟杆菌表面的脂多糖起到调节小鼠免疫反应的作用,使得小鼠具有预防炎症性肠病的能力
冠状病毒的流行压力如何改变大脑中的化学物质?
2020年8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几个月以来,很多国家的人群都经历着COVID-19的流行和扩散,那么COVID-19的流行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研究者认为,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我们大脑对压力的反应可能会发生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是否能够反映其大脑的变化呢?大脑的前额叶皮层控制着智慧和判断力,当其处于“离线”状态时,这些原始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