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EPH:动脉粥样硬化环境毒物与有关

环境毒物,如二恶英、多氯联苯和农药,可能具有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是血液中长寿命的有机环境毒物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首次被证明存在关联。由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 University)研究人员进行的这项研究将于本周在网上公布,随后还将刊登在权威杂志《环境与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上。

2012-11-18

EMBO Mol Med:抑制Rcan1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2013年10月17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来,研究人员已经发现抑制小鼠体内蛋白Rcan1能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负担,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结果研究发表在权威杂志EMBO Molecular Medicine上,研究揭示了Rcan1是未来药物治疗这种疾病的潜在目标。 这项研究分析了喂食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饮食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有关的分子机制。

2013-10-16

PLoS Pathog:科学家揭示牙周炎和动脉粥样硬化潜在的分子关联

引起慢性口腔感染牙周疾病的病原体-牙龈卟啉单胞菌不仅可以引发牙龈的局部炎症,而且该病原菌还和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增加直接相关,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牙龈卟啉单胞菌入侵机体免疫系统诱导口腔炎症及其它疾病的分子机制。 Pathogen-

2014-07-13

JCI:动脉粥样硬化中抑制IL-1面临是否有利的问题

据2011年12月27日《医学快线》报道,动脉粥样硬化是重要的动脉血管疾病,它是导致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 促炎性分子IL-1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目前已启动了一项临床试验,在该项临床试验中,一种针对IL-1β的特异性抗体被用于研究它在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并发症(如心脏病及中风)中的作用。

2012-11-18

动脉粥样硬化亮点研究及疗法研究进展汇总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个体机体脂肪、血栓、结缔组织和碳酸钙在血管沉积所引发的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疾病。由于其普及性,在一段很长时间内,动脉硬化始终是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发展国家中动脉硬化往往是引发个体死亡的常见原因。

2013-10-25

Nat Med:新发现或为开发动脉粥样硬化靶向疗法带来革命性突破

2013年8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多伦多大学及麻省总医院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心脏疾病患者动脉内壁致死性斑块的生长或许并不像研究者想象的那样,研究结果或许可以帮助科学家开发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型靶向性疗法,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Medicine上。

2013-08-12

JAMA:基于尸检的研究对美军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进行了检查

据发表在12月26日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披露,在那些于2001-2011年间死于战斗或意外伤害并进行了尸体解剖的派驻美国军人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为8.5%,与该疾病较高的患病率有关的因子包括:较大的年龄、较低的教育水平及先前确诊过的血脂异常、高血压及肥胖症。

2012-12-27

JBC:一条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新分子信号途径

来自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ctivation of Liver X Receptor Induces Macrophage Interleukin-5 Expression”,揭示了一条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新分子信号途径。相关成果发布在近期的《生物化学杂志》(JBC)上。

2012-12-27

Circulation:动脉粥样硬化和自身免疫疾病之间的联系机制

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个体也显示出罹患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倾向,动脉粥样硬化症俗称血管硬化。慕尼黑的临床研究者与维尔茨堡研人员合作发现了一种新机制有助于解释两种疾病之间存在的联系。两种疾病之间的联系在于称为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的特定免疫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受到受损坏和死亡细胞释放的DNA刺激,分泌干扰素蛋白以刺激免疫反应。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