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陈小华/谭敏佳团队开发时空动态的蛋白质-DNA互作全景解析新方法
该项研究为全局性深度解析蛋白质-DNA的时空动态互作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以目标DNA序列为探针的互作蛋白质结合活性分析策略,有望用于解析目标DNA序列中不同的碱基修饰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
《JAMA·肿瘤学》:复旦附属肿瘤医院/仁济医院团队证实,血液多基因甲基化检测可预测肠癌患者早期复发风险
这项研究证明,通过检测6个ctDNA甲基化位点来评估ctDNA状态,这个易于实施的技术可重复且可靠,有助于进行风险分层、分子残留病变评估和复发检测。这项血液ctDNA多基因甲基化检测技术,能够帮助CR
Cell Rep Med:科学家成功绘制出儿童炎性肠病患者机体肠道的免疫学特征
来自瑞典卡罗琳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绘制出了儿童炎性肠病患者肠道中的免疫系统图谱,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设计更具靶向性的新型疗法。
药品监管制度变化对中国创新药可及性的影响
自2015年以来,国家药监局推出了一系列的药品监管改革措施。为了衡量这些改革的影响,复旦大学药学院教授、上海市药物研发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邵黎明团队研究了2015–2020年间FDA批准的新药
科研人员利用牙釉质稳定同位素揭示百万年前泥河湾气候变化与人类行为适应性
古人类活动的古环境和古生态重建,是探索人类演化和行为适应的重要基础。中国北方的泥河湾盆地以密集分布百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为学术界所关注,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
Nature子刊:林大宇团队揭开“欺软怕硬”背后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林大宇教授团队的这项研究结果表明,MPOA尾部可以显著影响雄性小鼠的攻击行为。具体来说,下丘脑的这个区域似乎通过抑制VMHvl的活动来减少对更强壮的雄性对手的攻击。
《自然评论·临床肿瘤学》:一文读懂全球胃癌负担情况,以及如何筛查/预防胃癌!
尽管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有下降趋势,全球胃癌疾病负担仍相当沉重,对Hp感染的有效管控配合胃镜筛查,才能进一步降低疾病负担,且对我国等胃癌高发国家效果更为显著
Science:寿命延长82%,合成生物学重新编程细胞衰老过程
该研究显示,通过合成生物学重新编程细胞衰老的过程,在酵母细胞内设计了一个合成基因振荡器,与正常衰老的酵母细胞相比,寿命延长了82%,这一发现有朝一日可能会促成合成基因回路的设计,从而促进更复杂的生物体
赋能客户 | DNBSEQ-T7正式入驻南澳基因组学中心,全面助力澳大利亚基因组学研究发展
2023年4月27日,华大智造宣布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DNBSEQ-T7落地南澳基因组学中心(SAGC),该中心将基于DNBSEQ-T7测序平台开展各项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