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s:刘默芳等揭示Onconase抗恶性间皮瘤机制
4月24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于在线发表了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刘默芳组关于Onconase抑制恶性间皮瘤细胞microRNA(miRNA)表达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工作与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研究中心王庆诚教授合作完成。
Mol Plant:刘勋成等植物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研究获进展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研究没有DNA序列变化但引起可遗传的基因表达改变的学科。表观遗传调控方式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和甲基化,以及染色质重塑等。其中,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修饰在基因的转录调控中起
J Virol:张奇亚等发现可编码藻胆体降解蛋白的首株无尾噬藻体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提前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A Novel Cyanophage with a Cyanobacterial Nonbleaching Protein A Gene in the Genome。”,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了首株无尾噬藻体的全基因组结构及其具有的编码藻胆体降解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刘光慧研究组利用干细胞技术发现范可尼贫血症的新型致病机理及干预策略
2014年7月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及其合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杂志发表了关于范可尼贫血症(Fanconi Anemia,FA)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成果,首次提出多组织干细胞加速衰老或衰竭是FA的根本性病因,并基于此发展出相应的干细胞、基因和药物治疗策略。
Nature:寒武纪的奇虾眼睛视力很犀利
大约5亿年前,寒武纪海洋是美妙离奇的掠食动物奇虾(Anomalocaris)的家园 日前,一项发表在Nature上的新研究"Acute vision in the giant Cambrian predator Anomalocaris and the origin of compound eyes"中,古生物学家报告说...
Holocene:吕厚远等发现太阳辐射影响高原气候变化和植被演替
近日,国际知名古气候学刊物《全新世》(The Holocene)发表了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发现太阳辐射影响高原气候变化和植被演替。 青藏高原中部草原、草甸植被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前人通过该地区全新世孢粉记录重建了高寒草原、高寒草甸植被带的水平迁移与气候变化过程。
Biodeter & Biodegr:刘小风等生物预处理玉米秸秆酶解糖化研究获突破
玉米秸秆通过酶水解和生物转化后,可生成乙醇、丁醇等生物质能源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应用与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心刘晓风课题组在生物预处理玉米秸秆酶解糖化研究取得新突破。相关论文发表于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 该课题组采用高效菌株毛栓菌(Trametes hirsute) Y9,对玉米秸秆进行了预处理研究。
生物产业公司总裁刘毓文荣获苏州科技创新创业市长奖
深入全新的领域,你需要快乐来冲淡行业里的枯燥;而站在科技的高端,你需要激情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掌门人”刘毓文便是把她的激情和快乐融入进她的创新事业中,成功打造一座新兴产业的创新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