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产业公司总裁刘毓文荣获苏州科技创新创业市长奖
深入全新的领域,你需要快乐来冲淡行业里的枯燥;而站在科技的高端,你需要激情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掌门人”刘毓文便是把她的激情和快乐融入进她的创新事业中,成功打造一座新兴产业的创新产业高地。
EMBO:刘默芳等揭示炎症调控肿瘤细胞糖代谢的新机制
近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欧洲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刊》(The EMBO Journal)在线刊登了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刘默芳研究组、王恩多研究组关于miR-155/miR-143介导炎症促进肿瘤细胞糖代谢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工作与中山医院张宏伟教授、瑞金医院李彪教授、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李勇教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李党生研究员等合作完成。
Biodeter & Biodegr:刘小风等生物预处理玉米秸秆酶解糖化研究获突破
玉米秸秆通过酶水解和生物转化后,可生成乙醇、丁醇等生物质能源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应用与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心刘晓风课题组在生物预处理玉米秸秆酶解糖化研究取得新突破。相关论文发表于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 该课题组采用高效菌株毛栓菌(Trametes hirsute) Y9,对玉米秸秆进行了预处理研究。
PNAS:发现奇果味觉欺骗的分子机制
一项研究揭示出了奇果的“颠倒味道”的可能机制。当在舌头上放几分钟之后,来自西非的绰号是“奇果”的红色莓果的无味道的奇果蛋白能够让柠檬等酸味食物变成枫糖浆那样甜。这种效应会在1小时之内逐渐消失,这在一些科研人员以及有趣的是一些酒吧调酒员中广为人知,调酒员在所谓的“味觉颠倒聚会”上提供这种水果。
奇目成像:40年的移动式X线技术创新
德国纽伦堡2012年5月4日电 /美通社亚洲/ -- 来自于德国市场及创新领导者的移动式 C 臂征服了世界各地的医院 奇目成像医疗器材集团 (Ziehm Imaging) 40年来一直致力于移动 X 线成像,是广受认可的移动式 C 臂技术领导者。近年来通过提供创新型的解决方案,奇目成像在快速发展的移动式 X 线技术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JBC:刘占举等发现IL-23致炎症性肠道疾病机制
近日,美国生物化学权威杂志《生物化学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在线发表了来自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员医院的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深入解析了炎性肠病的“首恶分子”——白介素-23(IL-23)引发细胞“内乱”的分子机制。
Cell Res:刘小龙等揭示KLF4调控早期T细胞分化定向机制
11月22日,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刘小龙研究组的研究成果“Downregulation of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KLF4 is required for the lineage commitment of T cells”,该工作揭示了转录因子KLF4对早期T细胞分化定向的调控机制。
建立柯萨奇A16型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
近期,国际学术期刊Antiviral Research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论文A murine model of coxsackievirus A16 infection for anti-viral evaluation。
李唯奇等研究植物适应温度快速变化机制获进展
温度是影响植物地理分布、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植物适应高温或者低温的最重要和最基础的方式,是改变细胞膜的组成以调整膜的流动性,最终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功能。一般情况下,植物膜脂以饱和度的升高适应高温、降低适应低温。但是,膜脂饱和度的变化是一个复杂而耗能的过程。
NEJM:抗生素阿奇霉素将提高死亡风险
抗生素阿奇霉素(资料图) 5月18日,据《联合早报》报道,美国研究者发现,一种常用来治疗支气管炎、肺炎、耳部感染和性病的抗生素――阿奇霉素(Azithromycin)会提高死亡风险。 这份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的研究报告说,病人在服用阿奇霉素的头5天,死于心脏疾病的风险是没有服用该抗生素的人的2.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