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在Nature及其子刊发文,揭示液-液相分离不仅影响病毒复制,还调节宿主细胞的功能以促进病毒传播
2021年7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现在已经确定,涉及蛋白质和核酸的较弱的多价相互作用可以通过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形成无膜的大分子集合体或凝集物。这些凝集物在真核细胞中很普遍,我们如今开始了解它们的许多细胞功能。LLPS也被发现在细菌中和在病毒感染期间发挥作用。在病毒感染期间,L
Genome Biology:研究解析马里亚纳海沟最深沉积物完整生物圈结构并分离其微生物
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轩课题组和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方家松研究组、复旦大学教授南蓬研究组合作完成的题为Revealing the full biosphere structure and versatile metabolic function
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分离的人类共生菌可预防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和代谢紊乱
本文目的研究是从人体肠道分离的新型丁酸产生菌--韦氏不动杆菌J115T在普通人群和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的丰度和流行情况。以饮食诱导的肥胖和糖尿病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该细菌对宿主代谢的影响。最终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J115T直接有益于宿主代谢,是开发针对肥胖和相关代谢性疾病的下一代有益细菌的有力候选者。图片链接:doi:10.1136/gutjnl-2020-
关于相分离通过调控染色质三维结构重组促进细胞命运转变的研究在Cell Stem Cell发表
真核细胞染色体通常会有序的折叠,在空间上会形成有序的三维结构。这些三维结构由大到小主要分为区室分隔(compartments)、拓扑相关结构域(Topological-Associated Domains,TADs)以及染色质环状结构(loops)等。细胞命运转变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染色体三维结构的剧烈变化,而这些变化对于推动细胞命运转变的进行起到重要作用。TA
新型犬冠状病毒:分离自东马来西亚一名住院肺炎患者
2021年5月21日讯/在对一种高度敏感的泛种冠状病毒(CoV)半巢式RT-PCR方法进行验证时,研究人员在2017-2018年马来西亚沙捞越301例住院肺炎患者中的8例(2.5%)鼻咽拭子样本中发现了犬CoV (CCoV) RNA。大部分患者为居住在农村地区的儿童,经常接触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
研究发现STING蛋白相分离调节天然免疫
立方膜结构(Cubic membranes)是哥伦比亚大学的Pappas和Brandt于1959年在变形虫细胞中最先观察到的由线粒体膜形成的三维周期性膜立方相结构。此后60多年有数百篇的文章报道类似的立方膜结构几乎存在于所有生命体的各种细胞中,并可以从任何一种细胞膜变化而来。如蓝藻类囊体膜、植物韧皮部立方膜。动物细胞中,立方膜经常出现
研究发现ROS激发的蛋白质相分离控制植物干细胞命运
约24-38亿年前,地球开始产生氧气,大气层由厌氧环境逐渐转变为富氧环境,自然选择促进了耗氧生物的生存优势和生命演化。耗氧代谢增加了多细胞生物的能量代谢效率,但高频的电子传递和能量转换产生化学性质活泼、具有高度氧化力的活性氧分子(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包括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
蛋白TIA1促进tau相分离,并促进毒性tau低聚物产生
2021年2月27日讯/生物谷BIOON/---蛋白tau有助于让大脑中神经元的内部骨架保持稳定。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称为tau低聚物(tau oligomer)的毒性tau蛋白聚集物推动了疾病进展和记忆力丧失。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展示了这些tau低聚物是如何形成的,相应地,如何预防它们。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2月22
Science:HSP70伴侣蛋白驱动未结合RNA的TDP-43发生相分离形成不均小体
2021年2月10日讯/生物谷BIOON/---RNA结合蛋白TDP-43的聚集是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和额颞叶痴呆(FTD)在内的几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所共有的病理特征。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TDP-43通常会发生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即均相溶液分成两部分,类似于醋中的油滴。细
EXODUS可有效分离纯化外泌体
温州医科大学Fei Liu和美国哈佛医学院Luke P. Lee研究小组合作研发了用于检测外泌体的超速隔离系统:EXODUS。相关论文于2021年1月11日发表在《自然-方法学》杂志上。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通过超速分离系统(EXODUS)来有效检测外泌体的方法,该方法可以从各种生物流体中自动无标记地纯化外泌体。研究人员通过负压振荡和双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