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细胞重编程的关键组蛋白伴侣分子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名为ASF1A的基因在干细胞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干细胞可以发育分化成为机体不同类型的细胞组织从而挽救人类的生命。
Autophagy:姚永刚等揭示自噬参与毒品成瘾的研究进展
毒品成瘾是困扰人类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它不仅使成瘾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且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毒品的成瘾性表现为一种难以控制的渴求和依赖行为,呈慢性复发性依赖病程。目前对于毒品成瘾的治疗缺乏完全有效的方式,强制戒断后复吸率很高。因此,研究成瘾的生物学机制对于成瘾的治疗与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线粒体是机体能量工厂,与机体代谢息息相关。线粒体代谢异常与多种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相关。
Cell Repo:组蛋白变体及其分子伴侣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
组蛋白有多种变异体,在实验胚胎学中,研究不同时期染色体上组蛋白变体如何影响发育过程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本文中,研究者利用非洲爪蟾作为模型,研究组蛋白H3.3和它特异的分子伴侣HIRA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组蛋白H3.3的转录在原肠胚形成期达到高峰。去除H3.2和H3.3会使胚胎发育停滞在原肠胚早期,但只缺乏H3.3的胚胎会在原肠胚晚期出现缺陷。
MOL CELL:精氨酸的甲基化修饰参与调控细胞自噬的活性
2013年10月22日,张宏课题组在《Molecular Cell》杂志在线发表题为“Arginine Methylation Modulates Autophagic Degradation of PGL Granules in C.elegans”的论文。
JBC:胡红雨等提出辅伴侣蛋白调节HSP70的ATP酶活性的分子机制
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JBC)在线刊登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胡红雨课题组的研究成果“The C-terminal Helices of Heat Shock Protein 70 Are Essential for J-domain Binding and ATPase Activation”。
Cell Reports:自噬调节癌细胞死亡的机制
最近发表在Cell Reports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当面对化疗等应激,癌细胞自噬过程可能让癌细胞恢复和分裂,而不是死亡。
Science:俞立等揭示蛋白质乙酰化修饰对细胞自噬调控的分子机制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在线刊登了清华大学生命学院俞立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Function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acetylation in autophagy regulation,”,文章中,作者报道了组蛋白乙酰化酶Esa1以及去乙酰化酶Rpd3通过调节自噬发生关键蛋白Atg3的乙酰化水平,从而实现对自噬过程的动态调控。
尼妥珠单抗活化细胞自噬反应增强了化学与放射性治疗的敏感性
在2014年五月号《实验生物及医学》期刊刊出的一篇研究是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标靶治疗结合放射性治疗相比于细胞毒性剂或是单独的放射性治疗可以提高对肿瘤的局部控制。南京理工大学附属金陵医院与医学院的宋海珠博士和他的同事们表示在食道鳞状癌细胞中尼妥珠单抗可透过促进自噬性细胞死亡增强化学与放射性治疗的敏感性。